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藝評論應該走向大眾

發佈時間:2022-06-30 07:28:54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馬忠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新時代的文藝創作,呼喚文藝評論的新作為。這就需要文藝評論工作者改變一些固有的習慣,包括文藝評論的姿態和腔調,以更加多元、更加多彩、雅俗共賞的面目與讀者見面。

令人遺憾的是,當下不少文藝評論依然在追求著“高大上”,遠離普通讀者。比如很多學院派出身的評論家們出手“大方”,動輒上萬字的論文,卻難於覆蓋到多數大眾;另外一些評論家則為了顯現高人一籌,説些讓別人看不懂的“黑話”,將原本鮮活的文藝評論弄得面目可憎……局限在越來越狹隘圈子裏的文藝評論和研究,對於真正的文藝發展並沒有起到積極地介入和推動作用。

“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這段講話,強調了文藝評論的責任和使命。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無論線上線下,不管傳統現代,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發揮文藝評論的價值引領功能,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今天社會上一些文藝亂象,很多是因為不辨美醜、缺乏有效引導造成的。要切實發揮文藝評論激濁揚清的作用,就必須關注和回應大眾需求,成為大眾釋疑解惑的良師益友。那麼,新時代的文藝評論該如何跳出自説自話“圈子”,從而去引導輿論、市場和大眾呢?

馬克思曾説:“我們的闡述自然要取決於闡述的對象。”文藝評論的對像是普通大眾,文藝評論文章應盡可能體現其通俗性,用淺易的表達方式,真誠的評論態度,來贏得大眾的認可。具體來説,開展文藝評論,首先需要明確堅持什麼樣的標準。要引入群眾觀點,把群眾喜歡不喜歡、滿意不滿意作為評論文藝作品的重要標準。其次是在評論話語的選擇和使用上,需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評論話語體系。文藝評論指向藝術世界,為文藝經典的構建和文藝教育的完善而努力的同時,抵達人性,抵達真理,但終究要面向讀者大眾,還需深入淺出,能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清楚的,就沒必要依靠那些晦澀難懂的生硬語言,能用千字文説清楚的,就沒必要長篇大論。除此之外,文藝評論的批評風格最好也能明朗透徹,直抒本意,不隱晦,少暗喻,慎反諷,以免使大眾誤讀,造成評論主體與廣大受眾間的交流不暢。

在大眾文藝如火如荼發展的新形勢下,改善文藝評論,使之貼近大眾、走進大眾,引領大眾、帶動大眾,增強“大眾化”效果,發揮“大眾化”作用,文藝評論“説人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換言之,文藝評論能不能走向大眾,根本上還取決於評論主體是否以大眾生活為本位,與人民大眾保持密切血肉聯繫的真誠態度與實踐。通過文藝評論引導大眾,提升大眾審美素養,文藝評論工作者首先要對大眾的現實生活與審美心理、審美期待和審美情感有所理解和把握,要體恤基層群眾,用尋常百姓的身份和話語,用真心、誠心、熱心去交流,把正確的積極的價值取向傳遞給人民,不斷為社會發展集聚正能量。

總之,如何寫出內容和形式上都接地氣的文藝評論,怎樣用優質的文藝評論成風化人,不僅是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一個著力點,更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著力點,值得文藝評論界認真思考。(馬忠)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