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成都武侯祠新發現《眼底江山》等15塊碑石

發佈時間:2022-06-29 08:06:4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光明日報成都6月28日電(記者周洪雙通訊員陳晨)6月28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召開新發現碑刻新聞通氣會。通氣會透露,今年2月,武侯祠博物館在原狀陳列提升工程中發現,諸葛亮殿北壁木框有磨蝕現象,對其進行更換時周邊抹灰層剝落,顯現出墻體內被封護碑刻的一角。經專業機構對墻體進行掃描和清理,新發現15塊碑石,根據空間位置和碑文內容,判斷其分屬8通碑刻。

《眼底江山》碑資料圖片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肇始於西元223年劉備歸葬惠陵,1672年經大規模整修形成今日建築格局,是現存唯一君臣合祀祠廟。

據清道光年間纂修的武侯祠歷史專志《昭烈忠武陵廟志》記載,曾在諸葛亮殿記憶體在過的碑刻共24通。在本次發現前,諸葛亮殿存有碑刻17通,分佈在北壁東、西次間和後墻壁,年代上至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下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跨度412年。

本次發現的碑刻年代最早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最晚為清道光元年(1821年),跨度近150年。其中5通在廟志上有所記載,可與其相互印證,另3通未見記載,是對武侯祠歷史的重要補充。

據了解,新發現的碑刻內容豐富,含時任四川主政官員題記、乾隆朝狀元書《出師表》、武侯祠祭祀活動記錄、文人墨客訪謁留書畫等。

隨碑刻發現至今,武侯祠博物館多次邀請文物管理、文物保護、石刻研究、古代建築、科技考古、書法藝術、陳列展示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現場調查、價值評估和業務指導。

本次發現碑刻是國內罕見的歷史建築博物館文物發現,在國內歷史建築博物館中當屬百年不遇。專家一致認為,本次新發現對充實武侯祠歷史意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文明、巴蜀魅力和時代精神有重大價值。

記者在諸葛亮殿看到,不少考古人員正忙著對新發現的石碑進行鑒定和修繕。大殿北面墻壁那面看似斑駁樸素的廟墻,所處正殿正位,正是新發現石碑的位置,被臨時搭建的白色圍墻所隔離,遊客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剛剛發現的部分清代石碑。

本次新發現的《眼底江山》碑,其作者是時任四川按察使宋可發,1672年奠定武侯祠今日建築格局的大規模修繕工程便由他發起主持。此碑為武侯祠現存其唯一真跡。

“‘眼底江山’出自宋代詩人黃庚的名句‘胸中宇宙自然景,眼底江山不盡詩’,配上‘以篆隸筆法入行草’的大氣書法,尺方一碑,足見天府文化樂觀包容、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副館長馬萍説。

“本次新發現的《再捐祭産碑記》,生動再現乾隆盛世武侯祠祭祀活動的壯觀景象。”馬萍説,碑文記載了數十人的捐款名單,五湖四海的民眾為煥新宗廟、賡續文脈而慷慨解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望百旬不休、馳而不息。

此前,相傳岳飛書寫的《出師表》是武侯祠博物館的一絕,遊客紛紛慕名觀之。讓遊客驚喜不已的是,此次還發現了著名詩人、藏書家石韞玉書寫的前、後出師表碑。

在石韞玉的學生聶銑敏入川任職後,石韞玉寄來《前、後出師表》手稿,聶銑敏為其立碑于武侯祠。可查到的資料表明,石韞玉對諸葛亮推崇備至,景仰諸葛武侯的品德和氣節,所以重書二表表達敬意。

除有重大的歷史和文獻意義,此次在成都武侯祠新發現的清代石碑,不論其書法藝術的精湛,還是刻工技藝的精能,都有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

“這批石刻中,最亮人眼球的是《眼底江山》石刻。”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鄧代昆認為,該石刻屬行草書法,用雙鉤圍刀刻成,在結字上不掩有篆隸書的痕跡。此書書風瀟灑張弛,筆勢振迅,似應出自宋代米芾的法范。而其舒展雄放中,又不乏旖旎柔婉。

本批石刻書法,除了《眼底江山》是大字外,其餘的大體都同屬小字。雖有些石刻已漫漶毀損,但只要細心審視品嚼,其書法仍是各見風致,各呈趣味。

具體來看,《前、後出師表》由現存七塊刻石鑲嵌而成,雖屬小字,卻是大作。遊客紛紛感嘆,此碑書法皇然端莊,色正芒寒,大有“與斯文同光”的意蘊。

鄧代昆説,此碑用筆玉潤珠圓,不難看出其根底是王羲之,但其結字寬博深穩,這一點又可能來自顏真卿。他説:“不論從書寫人的身份還是從書法藝術本身去看,《前、後出師表》是這次所發現石刻中的重頭戲。”

“《再捐祭産碑記》書風古雅典麗,度其胎息,應當屬於二王。”鄧代昆説,碑文點畫中又時時透出一種圓融遒逸的筆致,與唐代虞世南書的《孔子廟堂碑》大相仿佛,因此不能排除它曾受過虞書法脈的影響。

目前,新一輪的碑刻發現工作還處於初步階段,武侯祠博物館將進一步做好科學保護,深入研究,有機更新,協調展示,傳承推廣,讓保護研究成果早日惠及大眾。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29日 09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