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藝術展覽行業迎來復蘇 美術館與觀眾如何“雙向奔赴”

發佈時間:2022-06-29 08:18:04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雲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線上互動、跨界合作、新展亮相,藝術展覽行業迎來復蘇——

美術館與觀眾如何“雙向奔赴”

光明日報記者張雲

6月24日,畫廊周北京2022的開幕,為798藝術中心帶來久違的喧囂和活力。30多家展覽機構推出了40多個重磅展覽,語音導覽、論壇講座、藝術展映、集章兌獎等活動線上上線下輪番登場,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冒著酷暑前來感受藝術的氛圍。

“美術館、展覽館恢復開放後,群裏不少小夥伴第一時間預約參觀,並且在群裏分享自己的入場經驗和觀展體驗。”王婧是北京文藝活動公眾號“樂玩北京”的主理人,每週都會在粉絲群中推送藝術展覽的最新資訊。“畫廊周是北京藝術圈的一件大事,一般每年3月舉行,今年延期到了6月底,我和朋友們一直關注著。”

放眼全國,位於上海的美術館陸續復工復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觀眾的到來;深圳的各項文藝活動也在有序進行……立足當下,藝術展覽行業該如何與觀眾保持良性互動,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度採訪。

北京,爵士歌手在木木美術館(798館)表演。光明圖片

網路直播,策展從小眾走向大眾

剛剛過去的五月,文藝展覽“重度愛好者”李雪坦言自己“比平時更忙碌了”。在手機日曆裏,她清晰地記錄著每天要看的直播活動,時間、平臺、內容、嘉賓等資訊一應俱全,甚至有時同一時間要“趕場”兩個活動。

在李雪看來,足不出戶的日子裏,雲端探展就像是“雪中送炭”,多少可以彌補無法親臨現場的缺憾。“直播間裏可以和許多平時難得一見的專家學者面對面,傾聽他們專業的講解和點評,這種絕佳的學習機會很寶貴。”

如今,虛擬展廳、雲端導覽、線上研討以及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的互動和分享,已經成為美術館日常運營的“標配”。尤其在無法線下觀展的日子裏,數字技術打破時空限制,讓美術館和觀眾“零距離對話”成為可能。

在北京,木木美術館從5月閉館的第一個週末起,便啟動了“不出門看展計劃”系列直播和關注大學生畢業季話題的“藝術打工人”系列直播。“我們嘗試將美術館的展覽作品以及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狀態線上上呈現出來,積極與觀眾互動交流,引發沉浸式的體驗。”木木美術館創始人林瀚介紹,美術館的微網志直播每場觀看人數都過萬,近期和北京畫廊周合作的抖音導覽直播也獲得了幾百萬的關注度。“在無法線下觀展的日子裏,我們與觀眾在直播間裏相見,用點讚和刷屏彼此確認。”

“雲展覽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娛樂性等特點,可以使美術館的策劃和傳播從小眾走向大眾,互動體驗由單向走向雙向,傳播力度和輻射範圍大幅提升。”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説。

閉館期間,北京中間美術館儘管沒有推出線上活動,但一直在通過公眾號推送與展覽有關的視頻和文字資料,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展覽背後的故事,與讀者保持“對話”。“人們需要深度閱讀來平靜內心、深化思考。”館長盧迎華表示。

廣東深圳,觀眾在坪山美術館裏參觀體驗。光明圖片

跨界創新,多維度展現生活之美

6月18日,一輛裝飾著“PAM坪山美術館”字樣的雙層巴士出現在深圳市坪山區的大街小巷。在長達4小時的路程中,藝術家們以快閃的方式錶演了意象塗鴉、阿卡貝拉、現代舞、樂器彈唱等節目,將當代藝術從文化場館帶到了社區、工廠等公共空間,帶到了觀眾的面前。

坪山美術館開館3年來共舉辦了25場展覽,吸引超32萬名觀眾參觀,並且連續兩年入選專業媒體評出的國內當代美術館前十名榜單。“在坪山美術館開館三週年之際,我們推出了‘全域藝術巴士漫遊計劃’,邀請大家共同參與這場充滿戲劇性、偶然性、共創性的藝術之旅。”坪山美術館館長劉曉都把這次活動比作“放煙火”,“小煙火、大煙火不斷在城市上空閃耀,才能給市民帶來絢麗多彩的城市生活景象”。

如果説流動的巴士讓美術館裏的藝術走進了日常生活,那麼展覽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跨界合作,則是通過“1+1>2”的方式,吸引觀眾重回美術館,多維度體驗生活之美。

自2月中旬“奧斯汀·李:人間樂園”展在木木美術館(798館)開幕以來,音樂、舞蹈、喜劇等多種藝術團體來到現場,在與展覽的跨界合作中尋找靈感和火花:當代舞演員結合展覽高飽和度的空間設計調整服裝和編舞,為觀眾帶來別開生面的舞蹈演出;週末的人氣舞會上,搖擺舞演員帶領觀眾一邊伴著音樂起舞,一邊欣賞藝術品的美妙;即興喜劇劇團的演員們夜晚到訪美術館,把喜劇人的智慧與浪漫傳遞給觀眾;沉浸式藝術療愈活動中,藝術家利用展覽的實景佈置,通過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讓參與者收穫積極的情緒體驗。

“每一輪疫情過後,線下業務的恢復都需要一個過程,客流量回升至少需要2至3周的時間。”為應對這些挑戰,林瀚表示美術館選擇延長開館時間,通過組織豐富的藝術導覽活動,讓觀眾有更大的興趣和更寬鬆的時間走進美術館。“恢復開館後,我們隨即推出新一期的‘一日博主你也可以’免費觀展團活動,力求縮短恢復期,讓觀眾更有動力參與其中。”

林瀚進一步談道:“通過策劃高品質的展覽和跨界創新活動,我們希望找到美術館與觀眾對話的新途徑,倡導一種‘藝術社區’的生活方式。”

市民在浙江嘉興市文化藝術中心嘉興美術館參觀“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展覽。金鵬攝/光明圖片

新展頻出,美術館期待與觀眾面對面交流

在近期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的一場線上藝術療愈公開課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正奎談到要“以美育心”。他指出,藝術的療愈功能在於接納和正向構建,能夠讓人在理性和感性中保持平衡,從美的角度去看世界。“要讓藝術走進每個人的生活,融入這個時代。”他呼籲。

進入6月,隨著北京上海等地疫情好轉,美術館的各項工作也逐步回歸正軌,積攢了許久的展覽計劃在下半年集中釋放。20日,展覽“青花的故事”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21日,“鄧拓捐贈古代繪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25日,“邂逅·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精彩亮相……在公眾號最新一期“本週活動推送”上,王婧精心挑選了10個藝術展覽進行推介,“新展頻出、活動扎堆,北京文藝活動愛好者圈子又熱鬧了起來”。

“重新開館當天,我們準備了三件與展覽相關的獎品,送給頭三位來參觀的觀眾,沒想到開館的瞬間就全部送出了。”盧迎華介紹,接下來美術館會圍繞目前的兩個展覽展開研討、導覽和藝術教育等活動,下半年還會舉辦有關20世紀攝影歷史的展覽。“大家為此全力以赴,工作的緊迫性更強了,我們要想辦法在有限的條件裏繼續推進工作。”

在深圳坪山美術館,劉曉都和工作人員正在精心籌備“深圳當代藝術家系列展”這一項目。在他看來,深圳不缺傳統型美術館,而是缺少純粹做當代藝術方向的公立美術館,而坪山美術館正要彌補這一空缺。“整個系列預計要做7位深圳當代藝術家的展覽,上半年只做了1位,下半年預計再做4位,但是項目的全部細節我們要在今年敲定落實。”劉曉都表示。

北京,觀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展覽。光明網記者潘迪攝/光明圖片

暑假來臨,木木美術館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7月底8月初開幕的新展。“錢糧衚同館將舉辦馬丁·馬吉拉在亞洲的首次個展,藝術家將會親自挑選志願者來參與作品的呈現,我們已經收到上百封報名郵件;798館將迎來匈牙利青年藝術家薩波爾齊斯·博佐的首次美術館個展,他的一些創作深受中國神話故事《大鬧天宮》的影響。”林瀚表示,美術館還會舉辦藝術市集、青年藝術節等一系列精彩活動。

北京中間美術館“文化符碼——王友身的旅程”展覽現場。房永法攝/光明圖片

如何應對未知的風險和挑戰,林瀚給出了“提前做好應急預案”“與觀眾保持溝通”“團隊更加緊密友愛”“向同行學習”等一連串答案。“美術館只是整個行業生態中的一環,行業復蘇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願意堅持去做。走得夠遠,才能看見。”他説道。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29日 07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