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自然》子刊:哈佛團隊發現連接童年逆境與抑鬱症的橋梁

發佈時間:2024-12-09 10:43:4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黃鑫

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童年時期遭遇的逆境是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最強大、最一致的風險因素之一。

甚至有研究發現,童年時期的逆境經歷與患抑鬱症的風險增加一倍有關。然而,導致上述相關性的機制,目前還鮮為人知。

12月4日,由哈佛大學醫學院下屬麻省總醫院Erin C. Dunn和Alexandre A. Lussier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Nature Mental Health上發表一篇重要研究論文。

他們基於人體血液的表觀基因組DNA甲基化數據、童年經歷和抑鬱狀態等數據,找到了70個胞嘧啶-鳥嘌呤二核苷酸(CpGs)位點,併發現它們可以解釋逆境與抑鬱症狀之間10-73%的相關性。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還發現其中有39個CpGs的DNA甲基化差異竟然有降低抑鬱風險的作用。

簡單來説,這項研究初步證實,DNA甲基化部分地介導了童年逆境與抑鬱症狀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未來或可作為抑鬱症的臨床評估或治療效果評價標誌物。

現如今,抑鬱症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它可能影響著全球超過2.64億人。

中國麻醉藥品協會精神衛生分會等機構發佈的《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當前我國心理健康問題呈低齡化發展趨勢。高中生抑鬱檢出率為40%,初中生抑鬱檢出率為30%,小學生抑鬱檢出率為10%。

調查發現,我國有近30%青少年表現出不同水準的抑鬱症狀,其中僅有不到10%的個體得到系統干預。整體而言,青少年心理健康風險仍表現出較強的社會隱匿性。

讀懂孩子“愁滋味”

家長如何有效識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要注意了:

1.難以入睡或易驚醒,持續的睡眠品質差。

2.較長時間感覺驚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3.對自己、他人失去信心,對學習、生活極度失望。

4.感覺無助、空虛,情緒持續低落。

5.不想和他人交流,性格突然變得內向,甚至孤僻。

6.出現頭痛,手抖,耳鳴,胃痛,食欲下降或暴飲暴食,無明顯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生理不適。

打開青少年抑鬱“心結”

家長可以怎麼做?

1.耐心傾聽是一門藝術

傾聽是親子溝通的金鑰匙,父母要認真傾聽並及時回應,這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2.寬容與約束一樣重要

青春期少年的情緒存在半成熟、半幼稚、不穩定的特點。

家長們在孩子犯錯或發脾氣時要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同時,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多鼓勵和表揚孩子正確的行為。

3.具體而真實的讚美

取得好成績固然值得誇獎,但也不要忽略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可以用描述過程-陳述事實-表揚肯定-目標激勵的方法進行誇獎。

4.保持和諧的夫妻關係

良好的夫妻關係會讓孩子更好地學習父母的優點,感受到穩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圍,提高他們面對問題的信心。

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青少年可以怎麼做?

1.接納自己的情緒

情緒不分好壞,負面情緒也有積極意義。我們要允許負面情緒的存在,學會接納自己的每一種情緒。

2.思維轉換,調整認知

當遭遇挫折或失敗而感到沮喪,把注意力轉換到積極的方面來,對挫折和失敗進行正確歸因,建立科學合理的信念,心情自然會豁然開朗。

3.適當宣泄情緒

可以採用合理的途徑如聽音樂、參加體育活動、寫日記、找朋友談心等等,來有效釋放心中的困擾。

4.積極尋求幫助

當遇到困擾依靠自身無法排解的時候,可以向自己信任的長輩、學校老師傾訴,也可以向校內外心理老師等公益心理輔導資源尋求專業幫助。

資料來源:奇點網、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濱江疾控、中國網心理中國、新華社、央視新聞

(大眾新聞記者黃鑫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