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遭遇破窗效應 修補好這扇窗才有性價比

發佈時間:2024-11-27 08:3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齊嬌玉

在餐廳吃飯,店內的環境很乾淨,本來沒有人抽煙,可如果有一個人開始抽煙,那麼接下來你就會發現,不少人都開始點上了香煙。

新買的衣服或鞋子,總會小心翼翼,害怕弄臟;可一旦有天你發現它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污漬,你是否還會像之前那樣保護它呢?

……

有些事情一旦開了頭,便會一發不可收拾。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你會發現“破窗效應”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如何正確認識並且應對?

破窗效應蘊含強烈的心理暗示

破窗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學效應,又稱為破窗理論。如果一座房子的窗戶破了,但是沒有人去理會它,那麼不久之後,其他的窗戶也會被人打破。因為破碎的窗戶向人們傳達了這樣的資訊:沒有人關注這裡,所以即使造成更大的破壞也不會受到懲罰。同樣,被破壞後的共用單車被其他人善待的可能性也會變小;臟亂的街道也會讓人覺得隨地亂扔垃圾即是理所當然。

“破窗效應”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而知名。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其中一輛汽車停在加利福尼亞的帕羅奧圖,是矽谷高科技産業區,這裡的居民普遍受過高等教育,而另一輛汽車則停在位於紐約最北面的布朗克斯,當時這裡是一個高失業率的貧民區,以極高的犯罪率而聞名。

許多人已經預料到了這項實驗會發生的事:停在布朗克斯的汽車很快就遭到了破壞。首先是路過的一家子看見了這輛汽車,他們打開汽車的引擎蓋,拆走了裏面的電池和水箱。接著更多的人加入到破壞之中,僅僅幾個小時,這輛車就被洗劫一空,最後被打破車窗,毀壞車內飾,車架甚至變成了孩子的“遊樂場”。很快,一輛原本完好的汽車變得面目全非、支離破碎;位於帕羅奧圖的汽車則非常安全,人們路過、開車經過它,看著它,整整一個星期過去了,它仍然完好無損。

然而,津巴多的實驗並未結束,他找來實驗人員,敲碎了位於富人區汽車的車窗。這輛車在不久後竟然也遭到了和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車的相同待遇,而且實施破壞的也不是外來人員,正是衣著得體的本地居民。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社會學家詹姆斯·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喬治·凱林在1982年提出了“破窗效應”理論。

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自流,會不停誘使人們仿傚,甚至變本加厲。問題就會越來越大,甚至會引發一系列更為嚴重的後果。一扇打破的窗子,如果不及時修補好的話,那將會引導人們去破壞另外好的窗子。如果任其發展,那所有窗子都將會被打爛。

破窗效應的“可怕”之處,在於有強烈的暗示作用,並會引誘你去做類似的事情。因為你站在破窗環境中,是覺察不出有任何不妥的。破窗效應在教育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多方面都佔有一席之地。

生活中的破窗效應比比皆是

原本在看書的你,一不小心看到了微網志上最新綜藝的短視頻,於是你又去APP上下載了完整版,看了一個小時。看完了綜藝的你,心想反正今天下午也寫不完了,乾脆把下一期也看完吧。破窗效應讓你的閱讀計劃變得遙遙無期。

當你決定開始減肥,開始往往做得很好,從飲食到運動都做到了極大的自律。但過了幾天,你又開始想念起了美食,你告訴自己沒關係,只吃一次欺騙餐,但沒想到偷吃的頻率越來越高,最終減肥以失敗告終。

晚上,你已經準備睡覺了,但是卻很想玩手機,你對自己説:刷五分鐘就好,結果玩到淩晨還不願意入睡,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熬夜的習慣。

這些都是不易察覺的生活中的“破窗效應”,這些例子,是不是也會不斷困擾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打破我們堅持的,往往是不起眼的小事,只要開始的“一”被實施,後面就會變得混亂,破窗效應體現的是細節對人的暗示作用,以及細節對事件結果不容小視的影響。

破窗效應對個人和社會

都有長期影響

1.容易對自己、他人、社會産生不信任感

當環境中出現“破窗效應”:小的破壞行為未被及時修復,導致更大規模的破壞時,人們可能會對自己、他人以及社會産生不信任感。這種心理狀態會導致消極情緒和行為,對設定的目標失去信心、對公司規章制度的不遵守、對公共設施的破壞視而不見,以及對違規行為的默認。長期下去,這種消極心理會使人們變得麻木,喪失積極性和信心。

2.容易導致自我放棄和不自律

就像上文中所列舉的生活中的“破窗效應”例子,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面對目標、制度或法律執行上的困難時,一些人可能會産生“既然已經如此,那就順其自然”的心態。這種心態可能導致人們輕易放棄,不再努力維護或改進現狀,從而導致自我放棄、管理混亂,甚至秩序的崩潰。

3.容易導致公共環境被破壞,甚至影響公共秩序

當某一地區開始出現“破窗效應”,比如當公共設施損壞未修復時,居民往往産生被忽視的感覺,進而降低自身維護環境的意願。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垃圾亂丟、墻面塗鴉等現象,進一步惡化地區環境,破敗的環境容易影響居民的安全感受和生活品質。

當個體所處環境中的秩序被破壞,容易讓人從心理暗示逐漸轉化為行動上的放任自流,導致個體的道德約束和社會責任感減弱,人們可能開始忽視公共秩序。因此及時修復公共設施,保持社區環境的整潔與美觀,不僅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關鍵,也是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的有效手段。

如何正向處理和利用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的原則也可以應用於人際關係,以改善互動、建立積極的社交環境,防止不良行為蔓延。

1.及時識別自己的“破窗”行為並補救它

面對生活中個體的不自律和無秩序行為,請認真檢查一下自己,看有哪些方面是自己“破窗”並及時識別。如果發現了這些點,就要及時補救它,不要讓它蔓延。因為當你意識到自己的一個缺點時,就相當於發現了一扇破了的窗戶。這時你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馬上把這個窗戶修補好,另一個是繼續打破這扇窗戶。顯然,修補好這扇窗戶對你自己而言是最有性價比的。

2.服務於公共政策制定、維護社會秩序和治安

如今,破窗效應已成為公共政策制定、城市規劃及社區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比如,防止犯罪發生的一個成功策略是:在問題很小時就解決,進行看似微不足道的秩序維護。往往這種很小的預防措施,卻對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具有深遠的意義。當小偷小摸被及時懲治,其意義可能不止是預防了小犯罪。

文/齊嬌玉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石家莊悅享教育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