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答|孩子在學校被恐嚇,我該怎麼辦? “嬉笑打鬧”有邊界
發佈時間:2024-11-26 09:0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阿達麗Q: 15歲的兒子跟同學玩鬧,沒想到對方卻開不起玩笑動了怒,掐了我兒子的脖子,還威脅説在校外要打他。兒子沒有還手,後來被同學拉開,老師也讓他們和解了。但我很氣憤,更害怕對方真會報復兒子,該找班主任或對方家長聊聊嗎?
A:家長覺得孩子遭受了恐嚇,同時擔心恐嚇的內容真實發生,氣憤不已想找人談談,但這件事情的起因,是孩子玩鬧觸怒了對方在先,也在老師的調解下最終和解。無論找家長還是老師,都不合適。但有一個人是可以聊,且必須聊的,那就是孩子。
往往不好的事情中蘊含著好的一面,那就是孩子因此知道了“嬉笑打鬧”是有邊界的。對十四五歲的男孩而言,打打鬧鬧非常正常,但在這個“肆意打鬧”的背後,有很大的隱患。這件事也讓孩子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與別人打成一片。這些年,因為對方不經意或者非故意的“先招惹”發生的悲劇很多。前兩天就有一條新聞,在某大學食堂,因佔座問題,女生先動手打了對方一下,沒想到遭到對方的猛烈還擊。在這裡先不評判對錯,僅説這個女生被打後遭受的身體疼痛,算不算是無妄之災?她在隨意出手第一下的時候,絕對沒有想過對方會有如此過激的反應吧?
這件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打破孩子和家長“想當然”的思維模式。如今的社會,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我們不知道對方目前的狀態怎樣、承受著怎樣的壓力,不知道無心的嬉笑玩鬧是否會觸碰到對方的底線,更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會不會成為壓垮對方的最後一根稻草。人與人是不同的,要讓孩子學習甄別,樹立邊界意識,懂得控制自己語言和行為,千萬不可想當然。就像家長,也把這件事想當然地定義為對方“開不起玩笑”。
孩子在經歷中成長。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通過這件事,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在綜合個人需求和人際關係的基礎上,做出有建設性的決定和選擇。(阿達麗 兒童心理專家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婚姻與家庭》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
湖南擬立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父母不得阻攔孩子接受心理諮詢2024-11-29
睡個好覺很重要!華南師大舉行青少年睡眠與心理健康研討會2024-11-29
擔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英國一社交平臺將限制青少年用美顏濾鏡2024-11-29
《重慶市精神衛生條例》將施行 設立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963202024-11-29
內蒙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基本功大賽舉辦2024-11-29
心理百科|受不了別人不理解自己是怎麼回事?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