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心理中國論壇 | 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路徑

發佈時間:2024-07-31 10:48:3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林敏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高校教師作為科教興國戰略的中堅力量,在培養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21年,教育部等六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重視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教育現代化發展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時代需求,構建科學、高效、合理的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對於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全面推進“教育強國”戰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夯實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學理基礎

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受地域、工作環境以及教師個體因素等多重影響,表現出較高的複雜性。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需依託積極心理學、認知行為理論和壓力管理等理論夯實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學理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積極心理學理論強調提升個體的幸福感和心理資本,包括積極情緒、積極個性特質(如樂觀、韌性)和積極社會支援。高校可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給教師開設“積極情緒培養”“個人優勢識別與應用”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等培訓課程,每學期至少安排2-3次講座或工作坊,邀請積極心理學專家授課和互動;制定心理資本提升計劃,幫助教師提高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和韌性。鼓勵教師使用心理測評工具識別個人優勢,並在教學和生活中加以應用。認知行為理論關注個體思維模式與行為的關係,通過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和行為來改善心理健康。可定期邀請資深心理諮詢師或認知行為療法(CBT)專家開展CBT的基礎培訓,幫助教師識別和挑戰負性自動思維,學習替代性思維方式;建立認知行為支援小組,定期舉行小組討論,分享應對策略和成功案例。壓力管理理論提供了應對工作壓力的方法和策略,強調通過認知重構、時間管理和放鬆技巧來減輕壓力。可通過創建壓力管理工作坊,幫助教師了解壓力識別、認知重構、時間管理和放鬆訓練(如冥想、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放鬆)等心理技能;通過設立舒壓空間,配備放鬆椅、冥想室、心理圖書角等設施,供教師放鬆身心。通過積極心理學、認知行為理論和壓力管理理論的指導和干預,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準,還能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和整體幸福感。

完善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

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體制機制建設,需從政策保障、組織架構、服務流程、資源投入等方面著手。

一、政策保障機制。制定高校教師心理健康保護政策,明確教師心理健康服務的目標、內容、實施步驟和評價標準;在制度內容上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評估、諮詢服務、危機干預等工作,確保各項服務有章可循;設立專門的監督和執行小組,定期檢查制度落實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

二、組織架構機制。成立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負責統籌和協調全校的教師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配備專職人員,包括心理諮詢師、行政管理人員和宣傳教育人員來保障中心的日常運作;設立各院係心理健康聯絡員,負責本院係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初步篩查和資訊傳遞。

三、服務流程機制,建立心理健康評估流程,選用科學的心理健康評估工具,定期對教師進行一次全面評估,評估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並根據結果制定個性化的干預和支援方案;完善心理諮詢服務流程,建立便捷的心理諮詢預約系統,通過線上平臺和電話預約,方便教師獲取諮詢服務,嚴格保密諮詢記錄,定期對諮詢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確保服務的連續性和針對性;建立危機干預機制,通過心理健康評估和日常觀察,及時識別心理危機教師。明確干預步驟和責任分工,確保及時有效地進行危機處理。

四、資源投入機制。增加資金投入,每年在學校預算中明確劃撥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教師心理健康服務,包括評估、諮詢、培訓和活動等;設立教師心理健康專項資金,用於支援重大心理健康項目和創新服務模式的探索;配備專業人員,招聘具有心理學背景的專業人員,包括心理諮詢師、心理健康教育師和心理危機干預師等;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參加國內外心理健康學術會議和培訓,提升其專業水準和服務能力;提供物質保障,建設心理諮詢室、放鬆室、心理圖書館等配套設施,提供舒適的服務環境;購置心理健康評估工具、心理諮詢軟體和放鬆訓練設備,確保服務的高效和科學性。

加強對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的宣傳和推廣

科學的宣傳和推廣策略有助於提高服務的參與度,確保高校教師能夠及時獲取心理健康服務資訊。通過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郵件系統等線上渠道發佈心理健康服務的相關資訊。同時,在校內公告欄、教師休息室、圖書館等公共區域張貼宣傳海報和宣傳手冊,以吸引教師的關注和參與。利用短視頻、動畫、資訊圖表等創新形式製作宣傳內容,提升資訊的可讀性和趣味性。此外,可以定期組織“心理健康宣傳”活動,內容包括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諮詢體驗、放鬆訓練工作坊、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以增強教師對心理健康服務的了解和參與度。建立教師反饋機制,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和主要辦公區域設置意見箱,收集教師對心理健康服務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線上平臺開展滿意度調查,了解教師的需求和滿意度。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發集心理健康知識、服務介紹、預約系統、線上諮詢于一體的心理健康服務平臺,方便教師隨時訪問和使用。開設24小時心理健康熱線,提供即時心理支援和諮詢服務,解決教師在緊急情況下的心理困擾。開發心理健康APP,提供心理健康測評、心理知識推送、線上諮詢、壓力管理工具等功能,方便教師隨時隨地進行心理健康管理。

促進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督導和評估

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科學評估指標有助於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加強對該群體心理服務工作的監督和管理,提高服務品質和效果。

一、教師心理健康服務的效果是評估的重點。主要包括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服務的覆蓋範圍和效果,以及教師對心理健康服務的滿意度等多個方面。高校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問卷調查,代表性個案收集等方式,定期了解教師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實際效果,剖析存在的問題。此外,將心理健康測評作為年度體檢的一部分,向教師反饋測評結果,對結果進行連續監測,掌握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動態變化趨勢和問題高發期,把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的關鍵節點。

二、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隊伍建設是評估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服務態度和服務效果等方面的評估。定期開展培訓,對培訓的參與度和掌握度進行考核,從專業資質、服務時間、繼續教育等指標,督導提升工作隊伍的專業化水準,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對服務記錄和檔案,服務開展的頻次和效果等指標進行監控,確保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規範化和專業化水準。

三、心理健康服務的協同保障。既包括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的設置和運作情況、服務流程和標準,也包括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完整性、協調性和效率等方面。對學校的重視程度、資金投入、服務和運作設置和執行情況等指標進行測查。通過定期開展績效評估和效果評估,全面了解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運作狀況和問題,及時優化和改進工作。

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是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關鍵,也是維護教師自身健康、提高教育品質的必要條件。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多方參與、多維度推進、多層次構建,從夯實學理基礎、建立體制機制、加強宣傳推廣、促進督導評估四個方面實施推進,為教師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提升教師幸福感,創造有溫度的教育工作環境與文化。

【本文為2022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屬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2JCC209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光明網】

作者:林敏(北京聯合大學黨委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李斌(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政治文明建設研究基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