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 | 《頭腦特工隊2》教你面對焦慮
發佈時間:2024-07-02 10:43:26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殷錦繡
電影海報
《頭腦特工隊》中的情緒小人,已成為許多孩子了解喜、怒、哀、懼、厭5種基本情緒的經典科普形象。近期《頭腦特工隊2》上映,又把4種複雜情緒搬上銀幕,分別是焦焦(anxiety,焦慮)、尬尬(embarrassment,尷尬)、喪喪(ennui,無聊、膩煩)、慕慕(envy,妒忌)。其中,焦慮情緒經常出現在生活中,我們在考試前、來到陌生環境時、公開發言時等許多場合下感受到它,總想控制它。電影卻告訴我們:我們對於焦慮的理解也許並不準確。焦慮到底是怎樣出現的,又該怎樣去調節呢?
焦慮:包含恐懼又不同於恐懼
焦慮雖然是很常見的情緒,但它其實很複雜,由緊張、不安、焦急、憂慮、擔心、恐懼等情緒交織而成。
電影裏,焦焦和怕怕有一些相似之處,他們都總是在擔心這擔心那,正如焦慮和恐懼情緒也有相似。當我們焦慮或者害怕時,可能會出現心跳加速、心慌、呼吸加快、出汗、發抖等身體感受,都會想要逃避。
但焦慮和恐懼也有不同。電影借焦焦的口説,恐懼是防範看得見的風險,而焦慮是防範看不見的風險。生活中,恐懼一般有已知、明確的對象,比如有人被狗咬過或追過,或看過狗咬人的視頻,所以怕狗;但焦慮的對像是未知的、模糊的,比如很多人會焦慮未來可能發生不好的事情,但到底是什麼不好的事情呢,現在還不知道,需要運用想像力,電影中焦焦就讓想像力畫出了沒加入校隊、沒人陪自己吃飯等令人焦慮的場景。恐懼的對象一般是外在的,焦慮則可能源於內在,在《焦慮的意義》一書中,羅洛梅將焦慮定義為,因為某種視為存在根本的價值受到威脅時所引發的不安,也就是説,焦慮源於自己內在的價值觀、價值感受到威脅。總之,焦慮比恐懼更模糊、更廣泛。
過度焦慮的壓力:“我還不夠好”
焦慮並不好受,過度的焦慮顯然對人有消極影響。
焦慮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在電影中,主人公萊莉原來一直認為“我是個優秀的人”,但焦焦放置的記憶給萊莉帶來了這樣的信念:只要我加入這個球隊,我就不是孤身一人了;只要我能打好冰球,我就能交到朋友;只要再多進一個球,我就能……這些帶有條件的信念,處處透露著“我只能達到一些目標才能變好”的意思,最終它們匯聚成了一個核心自我信念:“現在的我還不夠好!”這樣消極的核心自我信念,俗話説就是自卑,又會帶來更多焦慮等消極情緒,還會讓人認知表現下降、害怕社交,而這些表現又進一步強化了自卑感,形成了惡性迴圈。
此外,人在嚴重焦慮時可能會出現急性的驚恐發作,出現僵直、解離(和自己分離、和現實分離)的感覺等。電影中,焦焦最後就出現過這種看似僵在原地,卻沒法被其他情緒小人碰到的情況。
焦慮也有功能:防災演練
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焦慮等消極情緒沒有被人類進化掉?當然是因為焦慮也有功能。
電影中,樂樂總是活力滿滿、積極向上,希望主人公萊莉每天都能充滿快樂。但如果真的有人只有快樂、從不焦慮,那他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就可能會格外不知所措。樂樂帶著其他被丟掉的情緒小人找路時,就屢屢走錯、迷路,最後她也不知道怎麼辦了。其他情緒小人説,要是焦焦在就好了,因為焦焦很有能量,會提前做計劃,比如他會控制主人公萊莉早起訓練,來快速提升自己的冰球水準,預防被淘汰或被看不起等“危險”。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想想我們的祖先吧,如果原始的人類沒有焦慮感,不以警惕的態度去生活,那他們身邊各種猛獸各種危險都可以隨時奪走他們的性命。他們需要提前為危險作準備,甚至在頭腦中預演應對危險的方案,就像一種防災演練,這就是焦慮情緒最重要的適應功能。
此外,焦慮的動機和組織功能,可能很多人都在學生時代聽説過。情緒可以激發人的行為動機,比如,考試前的焦慮就可以使人更投入復習。心理學上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就是説焦慮程度和認知表現呈現一個倒U型的關係,中等程度的焦慮其實最有助於人的認知表現。
逃避?反而可能加重焦慮
既然焦慮的功能是提醒我們可能有危險、幫我們預防危險,那我們可以直接避開所有可能的危險嗎?
估計不能。一方面是這並不現實,生活中存在太多陌生或有挑戰的情境了,我們不可能永遠處在絕對的安全之中。另一方面是因為,為了預防焦慮而一直逃避“危險情境”,對調節焦慮來説,弊大於利。
焦慮情緒會驅使人不斷想像災難性的後果,大家都不傻,為了避免這些災難性後果真的發生,或者為了讓這些災難性後果對自己影響小一點,就會有所行動。比如,社交焦慮的人拒絕參加聚會,預防預期危險;或者,即便來到了聚會,社交焦慮症狀一齣現時,就自己躲起來,不和別人有眼神接觸。還有一種非常隱秘的逃避方法叫過度準備,準備當然是必需的,但過多的準備就不必要了,電影中焦焦操控萊莉在比賽前整夜不睡,又在比賽中哪怕撞隊友也要瘋狂爭取進球,其實就是過度準備了。
這些用於預防或減輕焦慮後果的行為都被心理學家稱為“安全行為”,這個名字聽上去能給人帶來安全感,但研究發現,做完安全行為的人之後焦慮症狀反而會加重。這是因為,如果接下來沒有發生什麼危險、糟糕的事情,人們就會把這個好結果歸因于“我做了這件事”——這種歸因只會讓人更加依賴安全行為,而不是意識到“這個情境其實沒那麼危險”——這種歸因才會讓人之後再遇到類似情境時不那麼焦慮,從根本上緩解焦慮。
面對焦慮,如何安全著陸
電影中,焦焦看似僵在原地、沒法被碰到時,樂樂做了兩件事:叫他的名字,讓他去舒服的椅子上坐一會兒。這兩件事其實對我們面對焦慮特別有幫助,因為這樣可以把注意力從不可控的想像中拉回來,放到現實生活上去。這正符合心理學中正念的觀念。
正念包括有意識、此時此刻和不加評判的注意,也就是關注、活在但不評判當下。如果你也感到焦慮,可以嘗試一個簡單的“正念行走”:充分調動你的眼睛,看看面前、身邊都有什麼東西,前面的地面是什麼顏色、放著什麼東西;調動你的鼻子,聞聞是什麼氣味進入了你的鼻腔,如果你在街上,有沒有街邊植物或人家飯菜的氣味?調動你的耳朵,聽聽走動時細微的風聲、自己的呼吸聲;調動身體的感覺,留意雙腳走在地上的感覺,感覺腳和鞋、鞋和地面的摩擦……只是描述感受就好了,如果不小心走神了,不用懊惱,再回到你的行走上來就是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體上的過程,也是我們的心靈從焦慮海洋中上岸的過程。正念可以幫我們更平靜,而平靜之後,我們就能更加理性地思考如何面對可能有危險的情境了,也能更有行動力去作真正有用的準備了。
電影的最後,焦焦不再獨攬大腦的控制權、不再一個勁兒地過度準備了,他也終於平和了很多。我們面對焦慮,也不必只想逃避,腳踏實地,就可安全著陸。(中國青年報 殷錦繡)
睡眠健康管理手冊 | 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怎樣保持良好睡眠?2024-07-05
睡眠健康管理手冊 | 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睡眠?2024-07-05
7月6日20:00直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青少年社會心理服務2024-07-05
心理研究 | 抑鬱症影響記憶力 心理情緒和記憶力存在內在聯繫2024-07-05
重慶提出心理健康促進2030年目標 強化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機干預2024-07-05
世界説 | 七成南韓人近一年來經歷過心理問題 增長9.7%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