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心理中國論壇 | 構建五大體系呵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發佈時間:2024-07-17 11:07:5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先凱

一段時間以來,未成年人因心理健康問題而導致的各種意外事故在各地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學校教育管理還有缺失。重智育輕德育、重片面輕全面、重功利輕價值、重短效輕長遠的現象在一些學校中仍然存在,道德、法治、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課程形同虛設、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二是家庭環境問題特別突出。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留守兒童、隔代監護、事實無人照護等導致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對學生思想和心理造成巨大衝擊。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教育方式方法簡單粗暴,親子關係、手機管理等問題引發孩子過激行為,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三是對特殊學生關護合力不夠。家校社協同聯動機制未有效運作,特別是在監護缺失、心理異常、不良行為、生活困難等特殊學生的關心關愛上,學校、屬地政府、涉及部門、村(社區)還沒有真正形成合力。

生命至上,落實到教育領域,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把呵護好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抓教育、管教育的根本職責所在、關鍵責任所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具有勇於奮鬥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呵護未成年人成長健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構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呵護的五大體系,能夠行之有效築牢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防線。

一、構建心理健康課程體系

心理健康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要將其納入校本課程,並加強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融合研究,指導學校規範、系統開展安全健康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打造精品課程,讓學生聽得進、樂於學、能受用。同時,整合部門和社會資源,組建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法治教育宣講團,定期面向師生及家長開展宣講,提升安全健康素養,從源頭防範事故發生。通過納入每年教師招聘計劃、現有教師培訓轉崗等方式,逐步配齊配好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開齊上好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加大專兼職教師和學校主要負責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準。

二、構建心理預防體系

通過專業心理健康評估全覆蓋篩查系統,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及時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未成年人,為後續疏導、干預、轉介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支撐。老師可以通過深入學生之中交談、定期走訪學生宿舍等方式,敏銳地掌握一手情況、發現端倪。同時,要充分發揮好學生資訊員的作用,及時關注到學生成績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曠課等異常,對未到校的學生要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繫,詢問了解真實情況。從發生的案例來看,出事的未成年人事前一般都有徵兆,老師和家長對一些可疑的行為早發現早干預,能夠大概率阻止意外事故發生。

三、構建心理干預體系

干預體系的建立需有完整的數據庫支撐,首先要對離異家庭、留守兒童、事實無人監護學生,特別是因心理問題休學在家學生等進行全面摸排,以學校和鄉鎮街道為單位分別建立臺賬。可用數字化思維,建立有心理健康風險的未成年人數據庫,按照心理健康風險等級來分類服務和監管:輕度風險群體,由學校心理教師進行心理干預,如發現心理干預不佳、情緒不穩、行為失控及時通知並動員學生家長帶到醫療機構就診;中度風險群體,由學校心理教師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後,告知學生家長目前心理狀態,並督促家長陪伴其到醫療機構就診;重度風險群體,由專業精神衛生心理醫生介入,進行疾病鑒別診斷,根據病情建議轉至專業醫療機構強制治療。

四、構建家校社協同體系

由教育部門牽頭,會同衛健、民政、團委、婦聯等單位,建立家校社協同聯席會議制度,構建定期家訪、校地協同機制,加強少年兒童校園和社會安全聯防聯控工作,同步發揮好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服務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以各學校為單元,著力完善家校協同機制,重點推動家訪常態化、全覆蓋,做到班主任每學期與每個家庭面對面直接溝通1次以上,家長每學期至少接受1次家庭教育指導,對家訪中發現的各種特殊狀況,班主任要及時匯總,提出解決方案並及時報備學校。要用好家長微信群、家長會等載體,經常性地向家長宣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才觀,更加注重孩子心理健康。

五、構建體教融合體系

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充分發揮其主陣地作用,保障未成年人充分的體育鍛鍊時間,各學校可通過開設“選修+必修”體育課程,推動專業體育教練進校園,因地制宜導入特色運動課程,促進未成年人培養運動興趣,讓體育成為撬動素質教育的杠桿。同時,要統籌推進體校、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三大陣地融合發展,系統性構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區域體育賽事體系,推動青少年競賽體系和學校競賽體系有機融合,幫助每一位青少年掌握1-2項終身受用的運動技能,以豐富的體育運動來引導未成年人的正常社交、提升未成年人抗挫折和抗壓能力。(中國青年報 重慶市開州區副區長 李先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