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情緒教育要趁早!蘇細清:一起做青少年心理健康“守門人”

發佈時間:2024-03-18 09:16:42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崔文燦

幼兒大腦發育有哪些“窗口期”?如何做好幼兒情緒教養?3月16日,在羊城晚報攜手同文教育集團共同舉辦的“教育新説x教育領航者同學會|2024灣區9+2城市群學前教育園長論壇”上,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實踐與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蘇細清結合多年腦科學研究,與在座各位教育行家、幼教從業者探討幼兒教育中的情緒教育問題。

她前瞻性地描繪出學前教育的現實與挑戰。她説,當代孩子的比拼者不僅僅是同齡人,更是要做到以後AI不能做的事情,“我們現在的教育者更多受的是現代的教育,可是現在的孩子都是後現代的孩子,如何陪伴他們?如何前瞻性地鼓勵他們去發展?這是值得思考的。”

年齡越小,大腦可塑性越好

大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需要長期養護和訓練。而心理健康問題往往與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異常有關,需要進行專業的診療和治療。

蘇細清表示,年齡越小,大腦可塑性越好,但同時也更容易受到傷害。孩子的大腦通過神經元的産生和連結來學習和成長。嬰幼兒時期是腦力發展的黃金期,是情緒發展、個性發展、專注力和記憶力培養的黃金時期。而5歲之後,大腦會進入修剪期,如果孩子在此期間遭受壓力、心理創傷、語言暴力,對其大腦發育十分不利。

是監護人,更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守門人”

蘇細清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頻率最高、互動最密切的人對其影響最大。因此,她在內地主要推廣“青少年心理健康守門人計劃”,其中,四組守門人指的就是家長、班主任、課業老師和心理諮詢師或學校職工,這些角色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談到如何幫助青少年時,蘇細清提出了兩個關鍵指標:反省力和堅持性。她認為,一個真正的人才不僅要有才華和熱情,更要有匠人精神,即能夠在不喜歡的事情上堅持下去,並從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這種精神的培養需要家長和教育者的引導和鼓勵,同時也需要青少年自身的努力和堅持。

對已經飽受抑鬱侵擾的孩子來説,情緒教育有多重要?蘇細清指出,抑鬱症不是只靠心理諮詢和藥物治療就能醫治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的情緒教育,“穩住他的心情是教育的第一步,當孩子穩住情緒後,他的大腦才有機會、有能量、有空間接受我們的教育。”(羊城晚報 實習生梁曼欣 記者崔文燦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