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加大中醫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 推動中醫心理學創新性發展

發佈時間:2024-01-08 09:48:0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伏特

近年來,社會群體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傳統中醫藥關注心理因素在綜合診治中的作用,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經驗方法,但一段時間以來,心理治療技術的傳承和發展缺乏足夠重視。伴隨著心理治療在現代醫學中作用愈發凸顯,加強中醫藥在心理治療方面的傳承和推廣顯得更為迫切。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和多因素理論的推進,心身疾病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中醫心理治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語言行為直接影響患者的認知和情緒,影響心身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化,能夠在臨床上發揮著積極的主導及輔助作用。傳統中醫治療蘊含眾多心理治療、心理介入的成功經驗。如中醫“以情勝情療法”曾提到,“悲可以治怒,喜可以治悲,恐可以治喜,怒可以治思,思可以治恐。”即用一種情志去糾正相應所勝的另一種情志,並用各具五行屬性的藥物或食品調理。《素問·上古天真論》則提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指身患重病或殘疾的人心理壓力很大,或許因為工作、經濟、家庭等原因。中醫心理學注重啟迪、教育、疏導、鼓勵、催眠、暗示、精神分析、認知重建和行為矯正等方法的運用,更適合中國人特有的內斂性格。傳承並拓展中醫在心理診療方面的理論,不僅有助於緩解當前群體心理問題頻發的現狀,也對擴大中醫影響力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部分人群心理問題較多,中醫心理學應發揮積極作用。據《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我國有近9500萬抑鬱症患者,30%的患者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心理治療需求巨大。近年來,部分地區中醫院校、醫院著力挖掘心理治療在臨床上的應用,主導、輔助患有心理疾病、重大疾病患者改善心理狀態,進而治療疾病,取得積極療效,中醫心理學的價值逐漸被人所認知、接納。但中醫心理學應用不多、開設門診不多、相關人才匱乏,制約了其影響力的發揮。

發揮中醫心理學積極作用需要更多配套措施。中醫心理學的發展既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發展。應加大中醫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範發展心理治療、心理諮詢等心理健康服務。推動中醫心理學創新性發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作為輔助手段,融合西方醫學理論的先進理念,不斷推進更精準的識別和更加到位的治療。提高臨床醫生的整體診療技術和水準,以綜合模式著力解決心身醫學相關疑難病症。醫學院校尤其是中醫藥的院校可設立中醫心理學專業或相關選修課程,制定系統完善的教學大綱、課程設置,實現系統的教學管理。通過制度手段鼓勵中醫心理學發展。建立符合其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如根據實際需要在綜合醫院、專科醫院設立相應科室。(人民網 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