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呵護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
發佈時間:2024-01-04 08:4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葉波原題:呵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精神世界
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作為兒童群體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獨特的群體意義。讓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安全有保、親情有護、心理有依、發展有托,切實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是民生、法治、教育需要共同面對的現代社會問題。
日前,民政部聯合14個部門印發了《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26年,全面提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精神素養、健全監護體系、加強安全防護水準,並以兒童需求為導向,實現更加精準高效的關愛服務。這一舉措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支援與保障力度,彰顯了對這一群體權益保障、資源配置等物質向度與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等精神向度的共同觀照。
要將精神生活作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重要向度。只有精神才是人真正的本質,沒有精神生活,人的存在就變得毫無意義。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真正困境,其實並不僅在於物質生活上的貧乏,還在於精神生活方面的貧困。親情缺位、價值虛空、文化衝擊,多重合力之下,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很容易喪失精神的根脈,鄉村和鄉土不再是兒童眷戀與熱愛的精神家園。另外,裹挾在網路與資訊技術中的虛擬世界、遊戲生活,充斥著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精神世界,成為某種虛無的精神價值追求。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唯有建基於教育民生的精神生活向度,才能真正在物質生活有基礎、制度建設有保障的前提下,引導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堅定理想信念、端正人生態度、形成正確價值觀,以內在超越的方式引領個體自由成長、全面發展,成為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會感恩、懂友善,敢創新、勤奮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要將需求滿足作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基本尺規。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不是“問題兒童”,不能簡單地以標簽化的方式籠而統之、大而化之。必須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與要求背後,是每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都應被關愛、被守護、被幫助,以獲得充分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行動方案》突出需求導向、精準高效。一是以“精準”落實全面。全面建檔、動態更新、一對一結對、源頭幫扶,瞄準的是不讓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掉隊。二是以“資源”保障發展。兒童福利機構創新轉型、兒童主任隊伍建設、社會力量參與、數字化建設,旨在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鄉村短板。三是以“協同”實現聯通。多方發力、家校社協同,既將關愛服務資源建起來,又讓資源活起來,在關愛服務資源的互聯互通中,構建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立體監護體系。
要將做細做實作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鍵效度。《行動方案》重在落實。關愛服務邁向新臺階,取得新突破,根本在於政府、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將關愛工作做細做實。政府方面應摸清存量、關注增量、健全資訊管理系統,精準掌握每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情況,在教育、醫療、監護、救助、安全、保護等方面予以充分幫扶。學校應重點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育人育德、立人立心,讓他們在學校教育中“留”有安全感、“寄”有獲得感、“學”有方向感,精神生活更加豐盈充實。家庭要加強親子溝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情感需求,切實履行家庭監護的職責,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質,全面關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身心健康。社會各界應更加積極地參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建立健全志願者服務網路體系,規範組織行為,營造良好氛圍,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全面發展提供親情陪伴、教育輔導和心理支援。要注重發揮數字化建設在不同主體協同發力、做實做細上的貫通功能,通過數據共用、精確“畫像”、高效匹配,為每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量身定制方案,切實提升關愛服務品質。
(中國教育報葉波係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關注呵護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2024-01-04
光鮮卻委屈的人生 原生家庭的創傷如何療愈?2024-01-04
呵護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 關愛服務品質提升行動方案發佈(附全文)2024-01-03
做自己人生的第一責任人,三步超越原生家庭2024-01-03
幸福是一種能力 請給孩子的行囊放入這五件寶物2024-01-03
心理百科 | 手把手教你選擇心理諮詢流派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