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親密關係裏,為什麼表達需求讓我們感到羞恥?

發佈時間:2023-11-13 08:56:3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叢非從

原標題:主動是否讓你感到羞恥?

有需求,讓我們很羞恥

我們面對喜歡的東西時,就會很主動。比如,看到可愛的小貓小狗,會忍不住摸摸它;看到貨架上擺放著自己喜歡的東西,會主動拿起來……主動似乎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

有意思的是,倘若將這份“主動”放在親密關係裏,很多人就會像面對一張新的遊戲地圖一樣,一進去就卡住了。對自己喜歡的人,主動靠近會感到羞恥;對對方有了好感,不敢大聲表白;和對方冷戰,不會主動和解……合適的時機過去了,才後悔當時為什麼不再主動一點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主動背後的羞恥感。

主動真的會帶來羞恥感嗎?其實,讓我們感到羞恥的並不是“主動”,而是“對對方有了需求”。比如,我們在主動幫助別人的時候,就不會有羞恥感。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表現得非常自然。“看你這麼忙,我能幫你什麼嗎?”“我感覺你很難過,可以跟我説説嗎?”……那是因為我們知道,這時候的我們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而不是在表達自己的需求。

再比如,我們指責別人時,也很少會有羞恥感。也許在指責完之後會感到些許自責,但在指責前和指責時,很少有人會感到羞恥。因為指責就像一塊遮羞布,完全遮蓋住了自己內心深處無法直接表達的需求,只暴露對方的不好。但如果讓你扯掉這塊遮羞布,直接去表達“我需要你體諒一下我”“我需要你重視一下我”“我需要你尊重一下我”時,你可能就會偃旗息鼓了。

為什麼表達需求會讓我們感到羞恥呢?設想一下,如果你很清楚地知道,對方無論什麼時候都會心甘情願地對你百依百順,那麼,當你對他主動表達某些需求時,還會羞恥嗎?答案是不會。我們之所以會羞恥,是因為我們在內心提前預設好了一個結局:我是不值得被滿足的。我把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是會被拒絕的,是會被看不起的,是會被嫌棄的。

我有一個性格內向的朋友,他在跟喜歡的女孩表白時,需要鼓足很大勇氣。因為在潛意識裏他就會覺得:“她這麼優秀,我配不上她。我向她表白,多半會被拒絕,這將讓我體驗到自己真的很差勁兒。”為了避免自己有這種不好的體驗,還是不去表白的好。很多人還會有類似的想法,比如,微信不能秒回;我不能表現得比他更熱情;只有他朝我走一步,我才會向他邁出一步……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一個女孩在吃自助餐時想去拿幾個雞蛋,但有人先她一步拿走了盤子裏剩下的幾個,導致她一個雞蛋也沒吃到。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出人意料的是,媽媽徑直走到那位顧客面前,堅定地請求對方勻出兩個雞蛋給她的孩子。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説:算了吧,人家都拿走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早就提前做好了一個假設:對方肯定不願意給,自己肯定會被嘲笑的。

勇敢些,你值得被滿足

這種“我不值得被他人滿足”的經驗,從早年就開始産生了。

孩子起初是很會表達自己需求的。嬰兒時期,他通過啼哭向媽媽表達被餵養和陪伴的需求。倘若媽媽狀態良好,她就會耐心地滿足他;但如果媽媽很累、很煩、很焦慮、很委屈,她就會將嬰兒的哭泣視作一種打擾,會對他説:“別哭了,消停會兒,我已經夠煩了!”

當孩子能自主活動之後,他開始有能力用肢體代替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部分需求。比如,想吃糖了,他會伸出小手做出一個索要的動作,或者直接走上前,一把抓到手裏。如果在自己家,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儘量滿足,但如果在外面做客呢?父母不會意識到孩子是在表達需求,只會把他的行為理解為不禮貌、少教養。於是,父母就會直接從孩子手上把東西奪過來。這時候,孩子可能體驗到:有需求是會被拒絕甚至攻擊的。

再大一些,孩子就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了:我想要這個玩具、我想要那件衣服、我想要看電視、我想要出去玩兒、我今天不想去幼兒園、我想要爸爸媽媽的誇獎……有的父母不僅會直接拒絕,還會指責孩子這些需求是不應該的、不對的、不乖的……

所以,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其實一直能非常主動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並不感覺到羞恥。但面對一次次的否定、拒絕、指責,他會慢慢內化出一個經驗:對別人來説,自己的需求是不重要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更是可恥的。每一個對“主動”有羞恥感的人,都曾有過未被善待的經驗。

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主動的羞恥感?在過往的經驗裏,作為孩子的你,總是會體驗到各種的不被滿足;但作為成人的你,有了足夠的能力獲得滿足。

識別自己的需求。當你對暗戀對象、另一半有了某個需求時,先問問自己:此刻,我有怎樣的需求呢?我對他有怎樣的期待呢?希望表白後能得到她的接納?需要女朋友多給自己一些認可?需要老公下班後不再應酬,而是直接回家陪自己?在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要,但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表達出來也會不清不楚。

不要泛化。你要堅定一個信念:你的需求是重要的,有需求並不可恥,你完全可以堅定地請求被滿足。只要對方力所能及,他是願意滿足你的。“今晚我能請你吃個飯嗎?”“今天有點兒忙。”“那後天呢?大後天呢?週末怎麼樣?”即便最後依然被拒絕,你也要相信,只是“此刻”“這個人”無法滿足你而已。接下來,你可以繼續等對方狀態好的時候再來滿足你,或者直接換一個人去要。被滿足的經驗越多,就越會增加自己值得被滿足的信念感,在親密關係裏就會越來越舒展。

當學會正確地識別、處理好自己的每一個需求之後,你就不再有主動羞恥感了。

(叢非從 知名心理諮詢師,著有《養育你內心的小孩》《理解憤怒》等。 《婚姻與家庭》雜誌特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