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考古中國”重要進展!南海兩艘古代沉船揭開神秘面紗

發佈時間:2024-06-14 09:29:57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王鵬、施雨岑 | 責任編輯:張靜

海南省三亞市東南約150公里海域,千米深藍之下,兩艘古代沉船掀開了神秘的面紗——

2023年至2024年,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聯合組隊,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開展了三個階段的深海考古調查。

6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介紹兩處沉船遺址的考古成果。經考古調查發現,遺址保存相對完好,年代比較明確,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

  碧波之下的兩艘古代沉船,究竟揭示了怎樣的傳奇?

這是一段鮮活生動的古代傳奇——

考古調查確認,一號沉船遺址核心區為船體和大量堆疊有序、碼放整齊的船貨構成的堆積。二號沉船遺址核心區以排列整齊、堆疊有序的原木堆積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鉛錫器等。

記者了解到,在一號沉船遺址,發現了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竹木器等文物超10萬件,三個階段調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琺華等瓷器,以及醬釉陶器、銅錢等文物890件(套)。二號沉船遺址則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蠑螺殼、鹿角等文物38件。

“一號沉船滿載外銷的陶瓷器,二號沉船裝載了從海外輸入的木材,推測一號、二號沉船皆為民間私人貿易商船。”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館員宋建忠介紹,一號沉船始發港可能為廣東或福建沿海,前往貿易轉机地馬六甲;二號沉船可能在馬六甲裝載原木,返回廣東或福建沿海港口。

“兩處沉船遺址再現了明代中期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尤其是一號沉船的琺華器、二號沉船的烏木,均是沉船考古的首次發現,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的重要見證,為中國航海史、海洋貿易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宋建忠説。

象形執壺、琺華梅瓶、青花人物紋罐……今天,凝視著這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如同打開了一個個封存百年的“時光寶盒”。數百年前,這片藍色海域上往來不息的商船、漂泊遠遊的船客,仿佛躍然于眼前,與我們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象形執壺(國家文物局供圖)

這是科技人文攜手同行的現代傳奇——

乘坐著載人潛水器,下至常規潛水無法達到的深度調查、記錄、研究遺址,提取文物和樣品,親眼目睹如山般堆積的陶瓷器……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領域,兩處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也是科技與考古攜手並肩的生動寫照。

據悉,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深海考古調查應用了多種深海技術和裝備。例如,使用三維鐳射掃描器和高清相機完成了沉船遺址分佈區域的全景攝影拼接和三維鐳射掃描;使用潛載抽泥、吹泥裝置對計劃提取的文物和部分重要區域進行了抽泥、吹泥作業等。

  文物提取(國家文物局供圖)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此次深海考古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的融合,標誌著我國深海考古向世界先進水準邁進。”

  載人潛水器布放(國家文物局供圖)

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王忠雲介紹,下一步,在做好保護修復和研究的前提下,將及時整理、發表水下考古重要成果,儘快推出深海考古專題展覽,出版出水文物精品圖錄等。

此外,南海水下文化遺産專項資源調查也將繼續開展,進一步摸清家底,為南海水下文化遺産的保護與開發提供基礎依據。

我們期待,在未來,兩處沉船遺址能夠講述更多先輩在風雨中探索出一條條通向遠方航路的精彩歷史,更多考古發現揭示千百年來文明交流互鑒的動人篇章。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