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為加強文明交流互鑒貢獻力量(走近中國文化·架起友誼橋梁)

發佈時間:2024-06-11 09:03:48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靜

 

2023年6月,德國民眾在杜伊斯堡參加趣味龍舟賽,感受中國文化魅力。新華社記者  單瑋怡攝




2024年4月,紐西蘭惠靈頓東方女子中學的學生在北京師範大學實驗華夏女子中學體驗茶藝課。新華社記者  侯  俊攝

參觀者在義大利佛羅倫薩舉辦的國際手工藝展覽會上體驗中國皮影文化。 新華社記者  金馬夢妮攝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多年來,越來越多外國友人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海外使者,讓更多海外民眾了解中國文化,感知中國文化之美。

瑞典戲劇演員皮洛蒂——

讓更多瑞典人認識京劇

本報記者  殷  淼

“京劇打開了我了解中國文化的大門,通過表演傳播中國文化成為了我的事業。”瑞典戲劇演員皮洛蒂(中文名天木)是一名資深京劇愛好者,曾多次專門到中國學習京劇表演。近年來,他把京劇元素融入自己的戲劇表演,讓更多的瑞典人認識了京劇。

皮洛蒂今年36歲,自幼就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八九歲時,我因為一部中國電影迷上了中國功夫和京劇,去中國學習戲曲表演也成了我的夢想。”大三那年,皮洛蒂獲得了到中國戲曲學院學習的機會。在老師的建議下,他選擇主攻京劇四大行當中的醜行,學習做一名“武醜”。在他看來,京劇的武戲有音樂、有動作、有場面,很好看,也很有趣。

然而,皮洛蒂學習京劇表演的過程並不輕鬆。剛開始,他因為語言不通,聽不懂老師的講解,只能模倣老師的動作。艱苦的學習經歷讓皮洛蒂切身感受到了什麼是“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的中國老師對我幫助很大,讓我對京劇的理解更加深刻。”他説。

在皮洛蒂看來,京劇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它傳承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精神風貌”。2010年至2014年,皮洛蒂再次回到中國戲曲學院學習京劇表演。他説,京劇教會了他許多,京劇中風格化的動作、曲調等對他在瑞典的表演事業很有幫助。

2021年中秋,應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邀請,皮洛蒂創作了京劇動作微電影《最後一塊月餅》。這部微電影的創作靈感來自京劇傳統劇目《三岔口》和《擋馬》,故事通俗易懂,動作精彩好看。2022年,皮洛蒂又以舞獅為主題,拍攝了微電影《我的小獅子:一個關於中國新年的故事》,用小獅子的成長故事來隱喻人的成長歷程。

為了讓更多瑞典小朋友了解中國文化,皮洛蒂還改編創作了舞臺兒童劇《小鳥與大海》。這部兒童劇受到中國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啟發,表演中也加入了很多京劇元素。他説:“瑞典孩子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編排。我們在瑞典各個學校巡演,孩子們看了都特別喜歡。”

讓皮洛蒂最為驕傲的是,他主演的《美猴王》自2022年3月首次公演以來,已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哥德堡等多地演出幾十場,累計已有超過1萬名兒童現場觀看。皮洛蒂説,每次演出結束,聽到小觀眾們説出“孫悟空”這一角色名字時,他都感到十分自豪。

“如果沒有學習京劇的經歷,我可能不會説中文,更不會了解璀璨的中國文化。”皮洛蒂説,“我希望能夠繼續傳播好京劇,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中國文化。”

馬利中醫專家迪亞拉——

促進中醫藥教學研究在當地發展

本報記者  王驍波

“中醫等傳統醫學是一座座寶庫,應當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發揮更大作用。”來自馬利的中醫專家迪亞拉曾于上世紀80年代通過中非交流合作項目到中國學習中醫,又經過多年努力成為首位獲中醫博士學位的外國醫生。

“當你越了解中醫,就會越迷戀中醫。”迪亞拉説,當年他從西醫轉學中醫的經歷艱難異常,學習西醫時許多學科都拿滿分的他,只能靠一台黑白電視機和工具書先從中文學起。一起轉學中醫的其他同學大多選擇了放棄,但迪亞拉憑藉對傳統醫學的濃厚興趣堅持了下來。“傳統醫學重視草藥、物理治療等的作用,可以對現代醫學形成有益補充。”他説。

迪亞拉回憶説,有次他的同學接診了一名女患者,這名患者當時已懷孕3個多月。“因為對孕婦用藥要格外謹慎,一些對症藥物的副作用又比較大,同學就來向我求助,想看看中醫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迪亞拉按照老師傳授的方法,對患者背部兩個穴位進行了針灸治療,消除了患者病症,“我的同學很是佩服,從此對中醫有了新的認識。”

2019年末,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市紅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和馬利巴馬科科技大學、巴馬科人文大學共同在巴馬科人文大學建立起馬利中醫技術魯班工坊,被當地人譽為“中國送給馬利最好的禮物”。作為馬利中醫技術魯班工坊建立的重要推動者,迪亞拉又肩負起魯班工坊主任的重任,為在當地推廣中醫和培養中醫人才繼續貢獻力量。

迪亞拉介紹,馬利中醫技術魯班工坊合作項目將分階段推進:首先是通過開設課程、舉辦活動,吸引更多人接受中醫培訓,未來再通過加強和馬利傳統醫藥學院等院校在學歷教育、醫學研究等方面合作,進一步促進中醫藥教學研究在當地的發展,並使其為馬利傳統醫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助力。

目前,魯班工坊每月都會在馬利國家圖書館舉辦中醫文化大眾講座,幫助更多當地民眾認識中醫、了解中醫。“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向馬利派出了援外醫療隊。中醫在馬利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我們的中醫講座很受歡迎。此外,我們還挑選了4位優秀的西醫教授,結合他們各自的專業定制中醫課程,幫助他們將中醫應用於臨床實踐和教學研究。他們來自不同的醫學領域,都是業內傑出的人才。”迪亞拉説。

迪亞拉表示,他對通過中醫造福更多馬利人民充滿信心,也將為此繼續辛勤耕耘。“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看到,中醫走向國際化舞臺的背後,不僅有中國醫生的貢獻,也有我們外國醫生的努力。”

喬治亞漢學家吉布拉澤——

將推動漢學研究發展作為畢生目標

本報記者  戴楷然

“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的生活充滿了中國元素。”喬治亞第比利斯自由大學孔子學院格方院長、喬治亞漢學家協會主席吉布拉澤説起中文來字正腔圓。在接受記者採訪前,她剛參加完一場中文教學研討會,和喬治亞同行們分享了中文聲調的教學經驗。

吉布拉澤與中國的緣分始於兒時一本雜誌仲介紹中國風土人情的文章,年幼的她被文章內容深深吸引。“進入大學後,我選修了中文,成為喬治亞最早學習中文的學生之一。”吉布拉澤回憶説,為了更為系統地掌握中文的教學方法,她選擇于2001年到中國南京師範大學深造,將對外漢語教學作為研究方向,並獲得文學博士學位。“語言文字是打開文化大門的鑰匙。在中國留學讓我有機會領略中國歷史文化魅力,也激勵我將推動漢學研究發展作為畢生目標。”

回國後,吉布拉澤擔任第比利斯自由大學中文系主任,並於2010年推動成立了喬治亞第一所孔子學院。“孔子學院一成立,就吸引了大量學生踴躍報名。”吉布拉澤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喬治亞人學習中文、愛上中國文化。除開設中文課程外,孔子學院還不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幫助學生探索燦爛悠久的中國文化。“不少學生告訴我,學習中文給他們打開了一扇門,為他們的人生帶來了新的機遇。”

根據長期教學經驗,吉布拉澤主編出版了格文版《實用漢語課本》和《中國歷史》等教材,為當地學生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她還與喬治亞國家語言局共同完成併發布了中文語音翻譯規範。在吉布拉澤的耳濡目染下,她女兒也走上了漢學研究的道路,目前在第比利斯國立大學擔任講師。“我們全家人都曾在中國生活並熱愛中國。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喬治亞人了解中國,愛上中國文化。”

2019年2月,喬治亞政府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喬治亞私立中小學陸續開設了中文課程。目前,吉布拉澤正致力於將中文教學推廣至公立中小學。“很多中小學生對學習中文很感興趣,他們的家長也將會中文視為一種競爭力,希望孩子的學校能開設中文課。”吉布拉澤認為,“中文熱”是中國文化吸引力提升的表現之一,“我們組織舉辦的國際漢語水準考試,不僅有許多本國年輕人積極報名,還能吸引一些周邊國家的學生參加。”

4月10日,中國與喬治亞簽署互免簽證協定,這一消息讓吉布拉澤倍感振奮。她説,格中共建“一帶一路”的務實合作,給兩國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互免簽證等政策將進一步促進友好合作與交流互鑒,“我期待與中國同事進一步深入交流,為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彼此理解作出更多貢獻。”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