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國國家版本館上新!有這些精品版本

發佈時間:2024-06-06 16:43:2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上官雲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網北京6月6日電(記者 上官雲) 北京中軸線北延的燕山腳下,一組氣勢恢宏、造型古樸的建築群依山而建,這裡就是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日前,中國國家版本館第二批版本捐贈入藏大會在此舉行,來自全國各有關公藏單位和民間藏家捐贈的1.5萬餘冊/件實物版本和131TB數字版本正式入藏國家版本館。

“文瀚聚珍——中國國家版本館捐贈入藏精品版本展”亦同期開展,遴選並展示了各方捐贈的部分精品版本共170余種/件。

此次捐贈入藏的版本有啥特點?展覽展出了哪些珍品?巨幅竹編畫《清明上河圖》長啥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探訪了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並採訪了部分捐贈人。

讓古籍更好地發揮作用

“文瀚聚珍——中國國家版本館捐贈入藏精品版本展”分為“公藏單位入藏的精品實物版本”“社會各界捐贈的精品實物版本”“各方捐贈的精品數字版本”三部分,包括古籍善本、書法繪畫、手稿手跡、郵票錢幣、金融證券、工藝品以及文獻數據庫等。

《大清高宗純皇帝聖訓》(清嘉慶武英殿刻本)即是其中之一。藏書家袁立章回憶,“我捐的是《聖訓》的滿文版本。之前在一次公開的拍賣活動中,我發現了滿文版《大清高宗純皇帝聖訓》,保存比較完整,便買了下來。”

他將其捐贈給中國國家版本館的理由也很簡單,“我不懂滿文。現在我們説要讓古書活化,那麼放到國家這兒,國家版本館能夠給它用起來,更好地發揮展示、研究的作用。”

此外,清末名臣丁寶楨五世孫丁健捐贈了丁寶楨等晚清名人信札1000余頁,包含李鴻章、曾國荃、薛福成、王闿運等寫給丁寶楨的書札及丁寶楨寫給長子丁體常的家信,是晚清名人書札的代表性版本。此次展覽中,也有相關信件展出。

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展廳的一角,巨幅竹編畫《清明上河圖》同樣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我是非遺‘臨川篾編’技藝的傳承人。”聊起編織竹編畫《清明上河圖》的經歷,其作者徐建元説,當時自己每天要花8個小時用來編織這幅《清明上河圖》。

為了編好竹編畫,他仔細挑選竹子,將其剖成光澤度、粗細符合需要的篾條。“你看這裡的人物故事什麼的都要用篾絲編出來。整件作品長度有二十多米,用了大約一萬多根篾絲。”

作品完成後,徐建元選擇把它捐贈給中國國家版本館,初衷十分質樸:希望更多人關注這門傳統工藝,也希望臨川篾編技藝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

很多展品,也見證了時代發展。比如,收藏家協會理事長劉銘威介紹,本次中國收藏家協會組織會員向中國國家版本館捐贈近現代發行的股票、債券、存單、保險單等金融版本共計376種401件。

在諸多珍貴展品中,劉銘威向記者介紹了清政府發行的最後一款外債券,“時間應該是1911年,這是清政府當時為了建湖廣鐵路發行的債券。”

他説,這次捐贈入藏的版本中,還有早前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那時沒有電腦,就是你交完錢,然後給你一張發票,告訴你買了多少股,是手寫的。”

“通過這次捐贈,中國收藏家將個人收藏捐給國家,變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也是收藏家的一種崇高理想和社會責任感。”劉銘威表示。

收百世之闕文 採千載之遺韻

此次版本捐贈入藏和“文瀚聚珍——中國國家版本館捐贈入藏精品版本展”,也讓很多人感受了中華文明典籍資料的豐富性,以及版本收藏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國家版本館“一總三分”入藏實物版本3200多萬冊/件、數字資源約880TB。

第二批捐贈入藏版本呈現出鮮明的特點。首先是歷史文化價值高。比如丁健捐贈的丁寶楨等晚清名人信札,是了解晚清時事、政治、風俗人情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

其次是版本地域廣泛,數字內容豐富。在數字內容方面,有線裝書局捐贈“域外漢籍”數據庫,中共紹興市委市人民政府捐贈中國近代文學和教育文獻數據庫等等。

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通過那些蘊含民族智慧、體現時代風貌的中華版本,人們不斷汲取歷史的力量,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走向未來。(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