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考古學家變身美食博主:“不會挖土的主播不是好教授”

發佈時間:2024-06-14 09:29:5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朱曉穎 | 責任編輯:張靜

題:考古學家變身美食博主:“不會挖土的主播不是好教授”

喝桂花糖藕粥,説到馬王堆漢墓中的千年藕片湯;嗦螺螄粉,談到廣西柳州白蓮洞遺址的成堆螺螄殼……“不懂美食的考古學者不是好博主,不會挖土的主播也不是好教授。考古和美食跨界匹配,也能成天生一對。”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係教授張良仁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調侃。

約訪張良仁需見縫插針,他工作繁忙行程密集,要進行考古文物專業教學、科研,要和團隊完成美食短視頻的策劃、拍攝,私下還要為網友答疑解惑。對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生活,張良仁樂此不疲、充滿動力。

張良仁從事考古學研究近40年,執著于帶著中國考古學界的師生去海外發掘。他認為,一來中國學者已具備走向世界的全球眼光、發掘技術和多學科研究能力;二來可以培養熟悉海外考古的中國考古人才,擴大中國考古界的“全球朋友圈”。在伊朗一座土丘發掘時,他的團隊發現了倣燒中國青花瓷的陶片,證明了古代中外的文明互鑒,這個發現讓他無比激動,更堅定了要到海外考古的信念。

為了讓考古學更為大眾所了解,2023年夏天,張良仁開始嘗試美食主播,拍攝美食探店短視頻,將考古和美食跨界匹配。“做短視頻要形象好、口才好、有表演欲,這三點我都不具備。”受眾從學生變成廣大網友,習慣了三尺講臺的張良仁面對鏡頭很不適應,他覺得自己口音重,表達上也有些障礙,最開始拍的幾期短視頻都成了廢片。

  日前,張良仁在南京大學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於是張良仁轉換角色,拜師練習發音和氣息,並將創意、腳本都交給具有“網感”的年輕人,自己重點對短視頻的知識點進行審核把關。“歷史上南京人有多愛吃鴨子?”“鴨血粉絲是鎮江的還是南京的?”“東坡肉是蘇東坡發明的嗎?”鏡頭中的張良仁總是頭戴棒球帽端坐餐桌前,時而吸溜慢品、時而大快朵頤,將一道道餐點追根溯源,娓娓道來。

一位博古通今的學者用歷史解構美食的前世今生,以美食串聯文化説古論今,這種獨特的吃播方式讓網友大呼“‘吃’下知識很管飽”。近一年來,張良仁和團隊拍攝的《鴨生不易》《古代吃貨圖鑒》《三餐四季》等100多期短視頻收穫了200多萬粉絲。

在試水短視頻前,很少社交的張良仁“兩耳不聞窗外事”,學校、家庭、考古發掘現場構成了他的活動圈。探訪完百餘家餐館,讓張良仁不僅結識了一票餐飲界朋友,“畫風”也變了不少。“我的妻子和女兒都覺得我説話風格活潑可愛多了,不少外校學生慕名跑來一‘堵’我真容。”

一粥一飯,人間煙火,世代綿延,生生不息。在張良仁看來,美食天然對大眾具有吸引力,考古也是。在優先保證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他希望未來能繼續“追更”人間美味,發掘世間寶藏。(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