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跨越2000餘年!“東方睡美人”辛追AI重現
穿越2000餘年,能否看到古人真容?AI助力下,這一願望正成為現實。
17日,有“東方睡美人”之稱的漢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數字人,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50週年,在數字化領域的重大應用。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一家三口的墓葬,是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一號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遺體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保存時間最長的濕屍,湖南博物院以辛追夫人為原型進行數字化復原意義非凡。
數字人“辛追夫人”栩栩如生:她呈坐姿,年齡大約35歲,皮膚肌理清晰可見,毛髮材質高度逼真,服飾粧造根據出土文物1:1還原,體型體態甚至手部細節也依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時情況復原。
最大限度還原,難在哪?
辛追出土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醫學影像設備局限,僅對其顱骨進行了X光片病理檢查。
“辛追出土時外形完整,全身潤澤,皮下軟組織柔軟有彈性,部分關節可活動,甚至眼睫毛尚存,手指、腳趾紋清晰可辨,推測其約50歲。”湖南博物院院長段曉明介紹,出土時面容已腫脹變形和腐敗,生前面貌不得而知。
2002年,湖南博物院曾推出一版辛追容貌復原像。但受技術局限,這一復原成果留下了遺憾。
技術支撐和考古研究積累,讓更真實復原有了可能。
“當年留存的影像資料為顱形和面型判斷提供了重要參考。”中國顱面復原專家袁中標説。
專家團隊通過已有的X光片、現場觀察和模型測量計算出頭骨結構形狀及五官比例關係,結合現代技術,建構出頭骨的數據模型。
“人像特徵千變萬化,只有類型相似,而無完全相同,還需根據多年工作中掌握的顱面關係規律,反覆研究論證和修改細節。”袁中標説。
如何讓“辛追夫人”更生動?超寫實數字人技術來助力。
通過高精度人體建模技術,可還原人體微小的生物特徵,人臉毛孔清晰可見。
“最先復原的辛追約50歲,我們利用AI繪畫、大模型等相關技術,建構出不同年齡的虛擬數字人形象。”長沙數字鯨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日暉介紹。
復原沒有止步。從“活”過來到“動”起來,可交互版“辛追夫人”AI智慧體預計下半年推出。她會文物講解和實時對話,將可帶你越千年,聊漢室紛紜。
現代科技加持下,文物研究有溫度,工藝復原有靈魂。
從2000餘年前走來,“辛追夫人”可見可感。敦煌、故宮、三星堆等通過數字化,讓眾多文物活起來,也讓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有觸及感。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