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古代的“人體工學椅” ——美人靠

發佈時間:2023-07-05 11:34:28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陳品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明)

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中的廳、軒、亭、閣裏,包括一些傳統民居中經常能見到一種曲線優美的建築構建,誰都知道它,只是未必叫得出它的名字。這就是美人靠。

美人靠古時叫什麼呢?叫欄,或欄杆。《營造法式》中説:“欄杆常裝于走廊兩柱之間,以代藩屏,或地坪窗、合窗之下,以代半墻。”換句話説,美人靠也算是一種欄杆,是欄杆的變形和衍生。具體而言,需要裝欄杆的地方,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成欄杆,不嫌麻煩可以做成更美觀、有功用的廊凳(長凳),在廊凳的基礎上再加靠欄,就成了美人靠。

民間傳説,美人靠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吳王夫差與西施趴在柵欄上觀賞池中的遊魚,差點兒一頭栽進水裏,夫差(另有説法是西施)冥思苦想,有了好主意,命工匠在池塘邊建造了這種帶靠欄的長凳,西施常常坐在那裏,纖腰嫋嫋,長髮飄飄……由此得名美人靠,也叫吳王靠。

清代《揚州畫舫錄》裏的一段解釋頗有風雅意蘊:“廊貴有欄,廊之有欄,如美人服半背(半背即坎肩)。腰為之細,其上置板為飛來椅,亦名美人靠。”

美人靠多出現于明清時期的徽式建築中,庭院樓上的天井周邊,設有走廊和欄杆,欄杆邊上的美人靠,與雕梁畫棟、藻井花窗構成庭院裏的樓閣之美。按照舊時風俗,待字閨中的年輕女子不宜拋頭露面,自然會有寂寞和煩悶,只能倚在閨房門前的美人靠上,遙想外面的世界。這很有可能是美人靠名字真正的淵源。

除了吳王靠之外,美人靠還有廊椅、飛來椅等別稱,因其探出的靠欄外形酷似鵝略帶彎曲的脖子,又稱鵝頸椅。當然這種樣式並不是模倣鵝脖子,而是根據人體脊椎的特點設計的,也就是所謂的“人體工程學”,其優雅曼妙的曲線設計合乎人體輪廓,靠坐著十分舒適。再加上美人靠通常建於回廊或亭閣臨水一側,除休憩之外,還有淩波倒影之趣,集實用和美學于一體。

在史籍中,美人靠和吳王靠都是子虛烏有,飛來椅、鵝頸椅等別稱也是清代以後才出現的。不過,美人靠悠久的歷史不容置疑,宋明時期的古畫中就有它的影子了。明代畫家仇英的界畫名作《漢宮春曉圖》中有兩處表現美人靠的畫面:一名宮女將小孩置於美人靠的長凳上,似乎正要將他抱起交給另一名宮女;一名宮女坐在美人靠上若有所思。

中國古代的文學意象中,恐怕沒有哪一種構件能夠和欄杆相媲美,引唐宋文人盡折腰。李白“沉香亭北倚欄杆”,杜牧“明年誰此憑欄杆”,柳永“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李清照“倚遍闌幹,只是無情緒”,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以及李煜“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等詩詞,無不出現了欄杆之景,“欄杆”因而被稱為中國傳統建築中“最文藝的構件”。

美人靠作為一種別具匠心的設計,集美觀和實用於一身,既是建築構件,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又承擔了傢具的功能,讓人能夠倚坐休息,還給建築的外觀加了分,使其富於變化,更加耐看。

文/本報記者  陳品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