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音樂器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組裝薩克斯。蘇小立攝
位於周窩音樂小鎮的世界樂器博物館。趙宏超攝
遊客在周窩音樂小鎮體驗樂器演奏。蘇小立攝
傍晚,村民們結束一天的勞作,從田間或樂器廠歸來。洗去塵土,邀上三五好友,坐在院子裏吹起薩克斯、長笛。優美的旋律飛出小院,穿過田野,在夕陽下回蕩……
這裡是地處華北平原、滹沱河畔的河北衡水武強縣。
走過千載歲月的武強,有著傳統的一面:自宋元以來以年畫聞名,五福臨門、四季平安、三陽開泰……一張張構圖飽滿、色彩鮮亮的年畫,承載著悠悠鄉愁。
近幾十年來的武強,又有著新潮的一面:擁有60多家樂器製造企業,長笛、薩克斯、單雙簧管等西洋管樂器産量居全國前列,是我國重要的樂器出口地。
遊武強、品音樂,俯仰之間,體驗舊與新的交融,感悟音符與生活的和鳴。
變奏曲
一個土生土長的村莊,長出音樂小鎮
旭日初升,行至距離武強縣城不到10公里的周窩鎮周窩村,“周窩音樂小鎮”幾個大字映入眼簾。不遠處,巨大的金色小提琴雕塑仿佛在彈奏一曲樂章。
一踏進村裏,濃郁的音樂氣息便撲面而來。街頭巷尾的廣播裏,迴響著優雅輕柔的鋼琴曲;沿街墻面、地磚繪著鋼琴、吉他的圖案;道路指示牌設計成了音樂卡帶,垃圾桶也做成了手鼓形狀;室內室外、墻面樹梢,挂著吉他和薩克斯做裝飾;帶有音樂元素的藝術塗鴉,別有一番韻味。
時間充足,不妨再去提琴樂器體驗館等特色場館看一看,到藝術電影院、咖啡廳等文藝范的店舖打卡,走進世界樂器博物館參觀1500件珍貴樂器……在周窩村,一磚一瓦充滿樂器元素,一草一木浸潤音樂氛圍。
“咱周窩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鄉村,是充滿藝術氣息的音樂小鎮。”周窩村村委會主任周志學介紹,村民1/3都在樂器廠上班。
這個不大的村莊,如何建起一座音樂小鎮?
上世紀80年代,隨著人們對西洋樂器的需求量驟增,村民陳學孔發現了商機,帶著在外地學到的樂器製造技術回到武強,與村民周國芳合作,成立了縣裏第一家樂器廠。
黑管、薩克斯、單簧管等樂器每件都有幾十個乃至上百個配件,“製作這麼精緻的樂器,最初的困難可想而知。”陳學孔説。跟著大城市樂器廠來的技術員認真學,用白菜幫子、胡蘿蔔削出零件模型反覆練習,幾個月下來,莊稼人成了專業工,做出的産品銷售到大城市,獲得了認可。
隨著進一步引入先進技術,提升産品品質,樂器廠發展為金音樂器集團,探索打造中高端産品,逐步打開國際市場。如今,集團的産品已囊括木管、銅管、提琴、吉他四大系列100多種,西洋管樂器年産量100萬件,産值4.26億元。
然而,“周窩村硬體條件差,很多外地客戶不看好,企業發展招聘的專業人才也留不住。”陳學孔感慨,樂器産業雖然給百姓帶來就業、提升收入,但村裏的舊貌仍未改變。
對此,衡水市和武強縣決心拓寬樂器産業鏈,將音樂融入居民生活,打造融樂器生産、旅遊體驗于一體的音樂小鎮。
改造缺資金?衡水市對周窩村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各個縣區認領翻新閒置小院。發展沒經驗?武強縣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模式,引進專業的文化旅遊公司整體規劃,在保留北方民居風貌基礎上,“一門一景、一戶一品”,對民居院落進行單體規劃設計、藝術包裝。
2012年,周窩音樂小鎮初步建成。小鎮打造了特色民宿、咖啡屋、樂器體驗館等80多套院落;新建了周窩音樂體驗中心、世界樂器博物館等場館,供國內外院校師生、音樂從業者、影視公司等開放使用。2019年7月,周窩村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2022年7月,周窩音樂小鎮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如今,武強依託樂器産業優勢,將周窩村打造成集樂器生産、觀光旅遊、體驗教學、文藝演出、餐飲住宿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音樂小鎮,發展音樂文旅産業。2022年全縣樂器産業年營業收入達到19.12億元,同比增長18.7%。
交響樂
鄉親們在家門口享受音樂會,吃上“音樂飯”
在周窩音樂小鎮裏,有一道“網紅打卡墻”:近萬片魚形木板組成一條幾十米長的“巨龍”爬滿幾面墻,每一片都有著與音樂有關的圖案和文字,五彩斑斕。這是2013年小鎮舉辦首屆鄉村藝術節時,由30多名藝術家駐村帶領學生、村民、遊客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
“藝術家們鼓勵村民參與創作,他們説,畫得不好沒關係,要敢於展示自我,把自己想到的用筆寫下來、畫出來就成。”周窩音樂小鎮遊客中心工作人員葛杏麗説。
有了舞臺,還要有演出。近年來,小鎮加強線上線下策劃推廣,陸續組織中國吉他文化節、麥田音樂節、露天廣場音樂會、藝術家采風等文化交流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演奏家、歌手、樂隊等前來演出。遊客既可以觀看表演,又能欣賞小鎮特色音樂風貌,體驗樂器的製作過程,還能購買原廠直銷的樂器。
“很多遊客説這裡將北方村莊的氣質與音樂文化相結合,很獨特。”葛杏麗説。
月月有活動,周周有看點。開放至今,音樂小鎮每年都舉辦涵蓋音樂、美術、影視等多個藝術門類的大小活動。一場場活動成為一張張展示小鎮音樂文化的名片,讓鄉親們在家門口享受音樂會,吃上“音樂飯”。葛杏麗説:“現在村裏大爺大媽看到遊客過來,都能聊上幾句,還會推車叫賣自己種的農産品。”
在音樂會館樂器體驗店,店員韓強一邊抱著吉他,一邊向遊客介紹,時而即興彈上一首,引來陣陣叫好。
40歲之前,韓強是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種了7畝地,偶爾在附近工地上搬磚打零工。”韓強説,音樂小鎮改造時,他在現場刮膩子,一來二去對吉他彈奏産生興趣。40歲以後,韓強成了小鎮樂器店裏的銷售兼樂手,“光景好時,一天能賣三四把吉他、提琴,一年能掙7萬元。”
逛累了歇歇腳,不妨去麥穗咖啡屋坐坐。音響裏放著歡快的爵士樂,墻上張貼搖滾明星海報,挂著流行音樂雜誌。店主劉美寧原本是縣城超市的理貨員,幾年前來小鎮經營咖啡館,“聽著音樂,看著客人喝著自己磨的咖啡,很閒適。”
“建設周窩音樂小鎮,要讓發展成果惠及村民。”武強縣委書記王悅説。據悉,周窩村年每人平均收入由建音樂小鎮前的3000多元增至如今2.5萬元,還帶動了周邊西辛莊、李封莊等6個村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豐富小鎮業態,加強招商引資,打造週末旅遊文化。”武強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默説。
如今,武強各類樂器製造相關企業也發展起來。當地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了佔地3平方公里的樂器文化産業園,先後引進德國頂尖樂器企業,實現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目前,全縣樂器企業發展到63家,從業人員1萬餘人。
大合唱
與生活共鳴,音樂成為縣城的文化底色
手指撥弄、閉目吹奏,身體隨著節奏搖擺。聚集的人越多,演奏者越興奮。
漫步音樂小鎮,十字路口,一名吹薩克斯的老人引起了記者注意。老人名叫郭玉管,吹奏著《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旁邊的小孫女揮著手“指揮”。
60多歲的郭玉管過去在金音樂器集團幹了20年樂器拋光,卻對音樂一竅不通。這也是大多數村民的生活寫照。“大夥兒雖然在生産線上整日操作,可沒有真正接觸乃至享受音樂。”周志學説。
樂器是飯碗,更是生活。伴隨著一場場音樂活動,一顆顆音樂種子也在村民心裏生根發芽。王悅介紹,小鎮多次舉辦公益課程,邀請專業音樂老師定期教村民們演奏樂器,還聯繫企業贊助樂器。郭玉管如願收到了一支中音薩克斯。
此後,郭玉管變成了鄰里口中的“郭大管”:她每天最大的樂趣,便是給遊客演奏剛學會的曲子,時不時找常住村裏的外國音樂家“切磋”一番。她拿出厚厚一沓紙展示給記者,紙上全是手寫的樂譜和歌詞,足有上百張,記錄著從入門開始練習的各種曲目。
“吹薩克斯很快樂,增強心肺功能,鍛鍊手指靈活性。”郭玉管説,“以前我對自己的名字不是很滿意,接觸薩克斯後發現,這個名字多麼契合音樂!”
音樂,正逐步成為武強的文化底色。
近年來,武強縣累計投入近30億元,建設音樂公園、音樂體驗中心、樂湖東岸藝術園、音樂小鎮環城水系等重點旅遊項目,成為市民遊客休閒體驗、觀光打卡的好去處。
夏日夜晚,皎皎明月映入湖中,漫步在形如一把吉他的音樂公園中,晚風輕柔,樂聲悠揚。年輕人對著薩克斯、單簧管等器樂雕塑拍照打卡,老人帶著孩子認識貝多芬、肖邦等音樂大師的雕塑。村民們自發成立的多支樂隊在廣場上演奏,引得眾人喝彩,韓強和幾個村民成立的“老男孩樂隊”也在其中。薩克斯愛好者周金香説:“樂曲旋律有歡快的、莊嚴的、憂傷的、浪漫的,心情跟著音樂走,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了。”
武強還在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分層推進“樂器進校園”,為學校配備薩克斯、長笛、葫蘆絲等樂器1200余件,培養專職和兼職音樂教師140余人,打造15所試點學校,參與學生達萬餘人。
與田野相伴,與生活共鳴。在武強,隨處可聽、可見、可感知的音樂元素,躍然成為這座北方小城的獨特“音符”。悠揚浪漫的管弦樂曲,與傳承千年的縣城文脈交織共鳴,在更多人的熱愛與演奏中,一座愛樂之城正蓬勃生長。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