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慶祝建院71週年 北京人藝舉辦“人藝之友日”

發佈時間:2023-06-13 10:46:2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國網北京6月13日訊 (記者 秦金月)今年是北京人藝建院71週年,6月11-12日,北京人藝舉辦“人藝之友日”,用精心組織策劃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回饋觀眾的支援與熱愛。

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伊始,便確立了“藝術為人民”的核心理念。七十一年來,北京人藝在藝術創作上始終堅持“與觀眾共同創造”,將每一位支援、關心北京人藝的觀眾,都稱為“人藝之友”。在建院七十一週年之際,為了回饋陪伴人藝成長、見證人藝歷史的觀眾,北京人藝首次推出“人藝之友日”主題活動,邀請觀眾走進劇場,實現藝術、劇場、藝術家與觀眾的零距離接觸。

據介紹,此次活動還是一次打造藝術空間,建立藝術生態的新嘗試。目前北京人藝擁有首都劇場、曹禺劇場、北京人藝實驗劇場、人藝小劇場、菊隱劇場五座劇場,已經形成了多劇場運營的演藝新格局。在“人藝之友日”活動期間不僅首次實現五劇場同時開放,打通了不同功能定位的演藝空間,也同時將戲劇大道、首都劇場休息廳、北京人藝戲劇書店、戲劇博物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前廣場、大廳、戲劇沙龍及四合院咖啡廳等八個非演出空間進行聯通,在劇場內外形成交互場所,多維空間融合,激發空間優勢,讓觀眾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不同空間帶來的文化生活體驗。

其中,“戲劇大道”以北京人藝建院71週年的時間脈絡為主線,展出200余幅劇目海報,生動再現北京人藝舞臺藝術發展的歷史成就。首都劇場一層南側休息廳則有“亦師亦友攜手同行——北京人藝與觀眾”小型特展,與觀眾分享這份獨特的、舞臺上下、劇院與觀眾之間的珍貴情誼。與以上兩個展覽遙相呼應的,還有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大廳舉辦的“臺前幕後”攝影作品展覽。攝影藝術家們多年來深入臺前幕後記錄下的、舞臺之外的鮮活瞬間,都在展覽中為觀眾呈現。

觀眾參觀展覽(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此次“人藝之友日”活動包含“戲劇記憶”“戲劇市集”“戲劇互動”“戲劇課堂”四大版塊。共有小型特展、戲劇快閃、群眾演出、藝術家創作分享會、音效互動講座、道具製作體驗、文創市集、互動遊戲、集章打卡、影像放映、博物館參觀、公益場演出等12項主題活動。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是北京人藝基於自身劇場資源、藝術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的一次全新探索,更加強調觀眾的參與感、體驗感。

濮存昕、馮遠征、何冰、楊佳音分別出現在創作分享會現場,與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共同分享難忘的戲劇記憶;一起碰“詞”兒遊戲,讓觀眾在臺詞中回憶劇目名稱,實現集章打卡;《玩家》公益場演出為學生奉上精彩的演出;“戲劇課堂”不僅有“聲聲入耳”——舞臺音效及現場擬聲互動講座,讓觀眾秒變“擬音大咖”,還有“以假亂真”——舞臺道具製作體驗,由北京人藝舞美工作人員帶領觀眾現場製作特色道具,讓觀眾了解幕後的創作過程;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院史特別導賞環節,由2022級北京人藝表演學員培訓班的學員擔任志願講解員,為觀眾們生動講解人藝歷史,重拾71年珍貴回憶。

濮存昕與觀眾交流互動(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何冰與觀眾交流互動(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2022級北京人藝表演學員培訓班的學員擔任志願講解員,為觀眾們講解人藝歷史(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舞臺音效及現場擬聲互動講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道具講座(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北京人藝面對高校學生開展公益性演出及活動(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此外,在開放日當中,一系列面對高校學生的公益性演出及活動也在同時開展,全面推動落實“‘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北京人藝在“大團小團手拉手——市屬文藝院團與首都高校藝術社團結對共建”項目中發揮積極作用,邀請北京師範大學等結對共建學校全程參與到開放日的活動中。同時,北京人藝也專程邀請了其他首都高校學生代表來到活動現場,全方位感受北京人藝的藝術氛圍,讓青春與藝術碰撞出火花。

6月12日當晚,面向高校學生的《玩家》公益場演出在首都劇場拉開大幕,近千名高校學生走入劇場。這是北京人藝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推進“大戲看北京”優質劇目進高校的又一項重要舉措,不僅要將優質戲劇文化送到校園,同時也以公益場的形式讓更多學生可以走進劇場,持續推動藝術與高校深度融合,促進藝術教育的長遠發展。

戲劇快閃(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戲劇快閃(北京人藝供圖 攝影:李春光)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