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楊寶林:顏真卿書法何以享譽海內外?

發佈時間:2023-06-14 09:12:28 | 來源:中國新聞社 | 作者:孟令卓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社瀋陽6月13日電題:顏真卿書法何以享譽海內外?

——專訪瀋陽師範大學書法教育研究所原所長楊寶林

作者 孟令卓

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人物,2019年日本東京舉辦的顏真卿書法展曾轟動一時。顏真卿書法為何有如此魅力?何以在海外掀起觀展熱潮?瀋陽師範大學書法教育研究所原所長楊寶林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人物,怎樣看待其書法地位?如何解讀其書法中的思想內涵和人格精神?

楊寶林: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其楷書筆畫肥碩,結體樸茂開張,具有一種博大雄渾氣象。蘇軾讚嘆“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朱長文在《續書斷》中將顏真卿列為“神品”第一人,評其書法“縱橫有象,低昂有態”,二王之後,無人可及。

在中國書法史上,能夠開宗立派的人物只有兩位,一位是王羲之;另一位就是顏真卿。如果説王羲之是書法中的孔子,是書聖,那麼顏真卿就是孟子,是亞聖。顏真卿與歐陽詢、柳公權和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行書功力亦深厚,其《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顏真卿深受儒釋道文化浸染,其楷書重視法度、規範、秩序,書風雍容博大,是儒家思想的體現;書寫的《多寶塔碑》《妙法蓮華經》等碑文高古靜穆;其楷書的樸拙和《老子》的“大巧若拙”相類,行書《祭侄文稿》《爭座位帖》自然塗抹,率性天真,讓人想到“道法自然”。

古人論書法極重人品,在古代書家中,顏真卿是書品、人品俱佳的典型。他一生光明磊落,剛正不阿,最終為國捐軀。其楷書氣度雍容,字裏行間流露出廊廟之氣;其行書則直抒胸臆,《祭侄文稿》《爭座位帖》字勢飛動,家國情懷流蕩于筆墨間,如蔣衡《拙存堂題跋》所説“忠義大節,明並日月”。

中新社記者:顏真卿書法為何至今仍轟動海外?

楊寶林:顏真卿書法對海外的影響可追溯到唐代。日本最早學習、傳播顏真卿書法的是空海,漢語名為遍照金剛。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空海作為遣唐使成員到唐朝學習佛法。在此期間,他對中國書法十分感興趣,尤其喜歡顏真卿書法。空海被稱為平安時期的書法泰斗,其《灌頂歷名》草稿,明顯帶有《祭侄文稿》和《爭座位帖》筆意。

南韓最早學習顏真卿書法的是崔致遠。唐懿宗鹹通九年(868),崔致遠作為留學生被新羅派遣到唐朝學習,回國後開始傳播漢學,其書法是“歐體顏情”。

2019年在日本舉辦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書法展轟動一時。漢文化圈的日本和南韓之所以一直喜歡顏真卿書法,且至今熱度不減,主要原因有:一是顏真卿書法流傳到日本和南韓後,也成為他們的經典,學習顏真卿書法已形成一種傳統。如日本井上有一,崇拜顏真卿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二是顏真卿的人格魅力。他是唐朝的藎臣,受人尊重。三是顏真卿的書法,尤其是楷書,端正、大氣,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所以,直到今天仍有眾多學習者。

中新社記者:近些年,顏真卿書法在海外的反響折射出中國書法的流傳現狀,海外對中國書法認知有何變化?

楊寶林:顏真卿書法在海外的轟動,表明中國書法很受重視,也説明海外對中國書法的認同。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漸強大,海外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學習書法的人也越來越多。

中國書法最先走進的是亞洲漢字文化圈。書法在日本叫“書道”,在南韓叫“書藝”。日本學習書法的人很多,全國每年都舉辦一次書法大展。大、中、小學都開設書法課,大學有書法專業。南韓中小學也開設書法課,喜歡書法的人很多。我在為“發展中國家卓越教師培養研修班”講《中國書法藝術與書法體驗》,學員是來自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高校老師,他們都很喜歡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流傳到西方相對較晚,上世紀早期不少留學生把書法帶到了英國和法國,西方也有專門收藏中國書法的收藏家,1971年美國費城舉辦了中國書法展。此後,中國書法得到了西方的認同,歐美很多大學開設了書法課。蔣彝、熊秉明等學者在歐美專門教授書法,再加上孔子學院的書法教學,中國書法熱方興未艾。印象畫派曾借鑒中國書法元素,西方藝術未來或許會從中國書法中獲取更多靈感。

中新社記者:中國書法海外流傳的價值體現在哪?

楊寶林:書法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同時,書法也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外國人學習漢語,很多是從中國書法入手的。

書法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書法是視覺藝術,“用美麗的線條來表達心靈”,其不獨為中國人喜歡。其符合東西方對美的共同追求,具有世界性的審美意義。

近年來,外國學者逐漸重視對中國書法進行研究,出版了很多學術著作,中國書法研究已成為受世界關注的研究領域。

中新社記者:當下,海內外掀起學習中國書法熱潮,您對更好研習書法有何建議?

楊寶林:首先,要臨摹古代名帖;其次,要有個人風格。臨得像是入帖,而後要有自己書法的個性和風格,黃庭堅説“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就是強調出新。再次,要增強文化修養。古人文墨相兼,今人要在掌握書寫技巧的同時,多讀書,多學傳統文化,增強字外功。

最後,學習書法要持之以恒。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學習書法要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才能臻于完善。遇到瓶頸時,要調整心態,通過讀理論著作或尋名師指點攻克難關。(完)

受訪者簡介:

楊寶林,筆名楊抱樸,先後畢業于遼寧大學中文系和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書法文獻學博士,國家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教育書畫協會高等書法教育分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等。原瀋陽師範大學書法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生導師,現為遼寧師範大學海華學院特聘教授。出版有關書法學、古典文學著作15部,如《劉熙載書學研究》《中國書法藝術》《劉熙載年譜》《南唐後主李煜》等;在《中國書法》《書法叢刊》《紅樓夢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曾獲第八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第四屆“蘭亭獎”理論獎,第八屆全國書學討論會一等獎等。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