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新疆傳統民族樂器何以走得更遠?

發佈時間:2023-03-21 09:26:2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李明非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新疆傳統民族樂器何以走得更遠?


  麥麥提吐爾遜·阿巴伯剋日和兩位摯友演奏音樂 中新網記者 李明非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20日電(李明非)在維吾爾族傳統音樂中,有著品種繁多的樂器,如:艾捷克、彈布爾、熱瓦甫、手鼓等,可以説是吹、拉、彈、打,應有盡有。樂器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民眾舉行“麥西熱甫”時,甚至是在精彩的雜技表演時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樂器伴隨著維吾爾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曾經歷過漫長的發展道路。如今,它不僅是一個樂器,更是一個精美的工藝品。

麥麥提吐爾遜·阿巴伯剋日正在製作樂器 李明非 攝


  麥麥提吐爾遜·阿巴伯剋日正在製作樂器 中新網記者 李明非 攝

堅持傳統手工打造民族樂器

喀什古城的樂器巴扎,第五代樂器製作人麥麥提吐爾遜·阿巴伯剋日正和兩位摯友,在世代經營的民族樂器店裏演奏著維吾爾民族音樂。麥麥提吐爾遜告訴記者,他的爺爺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配樂演奏樂器的製作者。從小麥麥提吐爾遜便跟著爺爺耳濡目染,學習了很多樂器的知識,並在12歲起開始向父親學習樂器製作,如今麥麥提吐爾遜已經學會40多種民族樂器製作。

麥麥提吐爾遜説:“當時我爺爺喜歡彈奏都塔爾,我爸爸拍打手鼓,我們在一起跳舞,那會兒親戚朋友都喜歡來到我們家,大家會一起分享美食,聽著歌舞,很熱鬧。”

在麥麥提吐爾遜的民族樂器店內,各式各樣的樂器讓人應接不暇,而且它們大都是由麥麥提吐爾遜手工製作而成的。一截木頭,經過麥麥提吐爾遜的不懈努力,通過畫圖、雕刻、打磨、刷漆、上弦等工序,一個個作品逐漸呈現在世人眼前。

麥麥提吐爾遜介紹説:“熱瓦甫有7根弦,選用不同材質製作出來的樂器在音質上也會有不同,用杏木製作出來的琴音色會比較好。製作一把熱瓦甫一般用時15天左右,但要製作一把最好的,起碼要用1個月左右的時間。”

艾尼瓦爾·阿西穆正在向師傅學習樂器製作 李明非 攝


  艾尼瓦爾·阿西穆正在向師傅學習樂器製作 中新網記者 李明非 攝

民族樂器“漂洋過海”走向世界

在麥麥提吐爾遜的民族樂器店內,除了各種樂器外,在一進門的墻上,挂滿了他與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合影,還有他家族人製作樂器場景的照片。他邊走邊給記者介紹:“這是1999年日本遊客,這是2000年美國遊客在店裏,這是2001年的以色列遊客,這些遊客都喜歡我們做的手工樂器。這是我們家族的親戚們,這是我父親、我叔叔,以及幾個親戚家的叔叔們。”

如今,通過麥麥提吐爾遜的巧手,一件件巨大而笨重的樂器,被按照比例製作成小而精的工藝品,一個鑰匙環,一個小擺件,又或者是一個挂件,既討巧,又惹人喜愛,購買的人自然就多了。來自上海的王女士正在挑選心儀的旅遊紀念品,她説:“這些樂器都很精美,我非常喜歡這些作品,每一件都想帶回去,我打算送給家人,或者擺放在家裏。”

麥麥提吐爾遜·阿巴伯剋日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作為家族製作樂器的第五代傳承人,他對樂器傳承的未來充滿更多的期待,他説:“現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喜歡我們的音樂,我們也會加強樂器以及音樂方面的交流,以後想擴大店舖規模,不只加工製作維吾爾族樂器,還想加工其他民族的樂器。”

傳統文化獲得繼承和發揚

距離喀什僅有15公里的疏附縣,是唐代“疏勒樂”的發源地,這裡有座樂器博物館,陳列著現代所有維吾爾族的傳統樂器種類,還有著遠近聞名的樂器村。在這裡,製作民族樂器已成為一種驕傲的技術,很多年輕人都拜當地的老藝人為師,不僅學習彈奏,還要學會製作,艾尼瓦爾·阿西穆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訴記者:“剛開始看師傅做樂器,以為做樂器比較簡單,但是自己嘗試製作後,吃了不少苦,做樂器很難,中間還搞壞好幾個樂器,師傅耐心地給我教,把做錯的地方給我修正過來,反覆教我。”

師傅耐心地教,艾尼瓦爾努力地學。如今,他已經學會製作都塔爾、熱瓦普、彈博爾、手鼓、艾捷克等十幾種樂器,在這其中,都塔爾是他最熟練的。

2008年6月,疏附縣的“民族樂器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為了讓樂器製作技藝重新煥發光彩,當地建立民族樂器城的創作平臺,培養專業化人才,讓樂器製作技藝在産業化的平臺上“活起來”,獲得更有效地保護和傳承。(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