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生絹做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皮影藝人操縱由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搭配幕布和曲調,在戲臺上唱盡人生百態。16日,“燈影中國:廣宇長宙中的生活與想像”特展開幕儀式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
本次展覽由上海大學博物館(海派文化博物館)與成都博物館(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聯合策劃舉辦。
陜西、河北、湖北、四川、甘肅……本次特展以時空為經緯,展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件皮影,令觀眾足不出“滬”便能欣賞到不同地域特色和藝術流派,風格迥異又精彩紛呈的皮影藝術。
展覽將海派文化元素融入皮影藝術,無論是民國時期産自上海的皮影唱片,還是小教場年畫中描繪的豫園把戲場景,在盡顯海派文化創造性、包容性和多元性的同時,與皮影藝術蘊含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生命意義的求索的文化內涵有著異曲同工的承載。
與此同時,展覽展示了皮影的製作工具和工藝流程,這些精美的皮影藝術品雕刻細膩、造型獨特,或古典凝重,或動感時尚,展示了皮影藝術的豐富形態,並搭配“西遊記·龍宮借寶”“白蛇傳·斷橋”“聊齋志異·趙城虎”等場景。這些場景源自歷史故事或民俗傳説,集中體現了中華兒女仁義、堅貞、勇敢、剛毅等諸多優秀的傳統民族品德。
當天的開幕式上播放了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介紹視頻,短片介紹了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在皮影徵集、保護、展示和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隨後,播放了上海大學學生製作的皮影主題動畫短片,展現了傳統與當代藝術的有機結合。
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介紹説,本次特展的策劃與實施,是博物館落實上海大學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的具體實踐。展覽秉承“小而精”“小而美”的理念,持續對標校博物館服務教學的辦館宗旨。
上海大學總會計師茍燕楠滿懷深情地回憶了幼年在家鄉觀看皮影的熱鬧場面,並多次引用經典詩句,抒發了對故土和逐漸消逝的文化傳統的追憶。他表示,通過皮影,可以領會鄉土中國的深層涵義。
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指出,本次特展是滬川兩地文博人攜手打造的一場歷史與現實對話、傳統與今天互動的文化大餐,演繹著廣宇長宙裏中國人的平凡生活。他對未來,上海大學與四川文博機構在省校合作協議框架內,在展覽交流、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更多合作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