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悉,從2009年開始,兵馬俑一號坑進行第三次發掘,並且取得多項重要考古成果,截至目前,共發掘清理出陶俑、陶馬、兵器等1000多件(組)。一統天下的秦軍究竟使用什麼樣的兵器?又如何排兵布陣?距離揭開這些千古之謎,現在又進一步。
考古新成果解碼兵馬俑手握何種長兵器
考古專家拍下的這張照片,記錄了兵俑手握長兵器的姿態。歷經2200多年埋藏,兵器木柄早已腐壞,但兵俑緊握的手勢未改,力量感依然十足。據介紹,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已發現幾十件長兵器。
綜合研究後,現在考古專家初步判斷,本次發掘所發現的長兵器,只有鈹和戟這兩種。據介紹,鈹是將類似短劍裝在長柄上,與現代的刺刀相像。此前考古發掘,秦俑坑曾出土青銅鈹16件,這一發現還訂正了過去將鈹視為短劍的錯誤。而戟,是前矛後戈的組合體。
在短兵器方面,考古專家拍下的這張照片,則記錄了秦俑佩戴青銅劍的最初姿勢。
另外,佩劍俑的發現,還為解決另一個歷史謎題提供了新線索。《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西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策動荊軻刺秦。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當即斷其股。鋒利的秦劍因此名噪歷史。
這是俑坑中第一面盾牌,三捆青銅箭整齊碼放、一把碳化的弓弩傾倒在兵俑殘片中間,本次考古發掘,秦代遠射兵器的真實面貌也變得清晰起來。
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軍陣之謎有新解
秦俑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現場發掘,至2022年持續了13年之久,但是發掘面積只有400多平方米,僅佔一號坑14260平方米的3%。精細化考古,助力專家進一步揭開秦俑如何排兵布陣,讓今天的人們得以窺探秦軍何以橫掃六國、一統天下。
經過上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兩次考古發掘,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劃定27個探方,位於東端的5個已進行發掘並修復展示。此前的考古研究顯示,秦俑一號坑分為11個過洞,過洞內幾千件兵馬俑組成軍陣,俑坑中有38路縱隊,步兵、車兵有序排列,組織嚴密完備,體現了古代兵書所記載的“前後整齊,四方為繩”的排布格局。
本次發掘,則集中在俑坑的中後部,包括8—11號4個過洞、8—10號3個隔墻,以及俑坑的北部邊壁。整體上,延伸了8-11號過洞發掘範圍,共清理出陶俑220多件、陶馬16匹、戰車4乘等。
除了本次考古發掘,專家介紹,通過對前兩次考古所得的資料歸納整理後,進一步發現秦俑一號坑軍陣的部分排布規律。
史書記載,滅六國前夕,西元前223年,秦楚兩軍在平輿對峙一年,秦軍防守穩固、攻擊銳利,大敗楚軍。秦軍之所以有相當強大的作戰能力,有學者認為,這與秦多兵種聯合作戰的軍陣排布密切相關。據了解,根據密度推算,秦俑一號坑陶俑、陶馬就有6000多件,構成車兵、步兵大型方陣。再結合二號坑、三號坑,步兵、騎兵、戰車以及指揮機關交相呼應。現有研究通常認為,這些兵馬俑是秦始皇的衛戍部隊,按照秦漢時期崇尚的“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或許這些隊伍嚴整的兵馬俑,能反映出秦代排兵布陣、橫掃六國的歷史場景。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