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四川記者 王雪娟
去年5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隨著文旅經濟復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合作也在加速推進。日前,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第六次聯席會議在“中華詩城”重慶奉節召開。會上確定了2023年9類28項重點任務,川渝兩地文旅部門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巴蜀文旅走廊建設邁上新征程。
眾行者遠,川渝已簽訂上百項合作
會上,一批川渝文旅單位確定在藝術創作、文物保護、市場互推等多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四川省犍為縣人民政府與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友好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進行遊客互送、品牌互宣、行銷互推、活動互訪等,推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落地見效。
眾行者遠,在奉節縣委書記張果看來,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是使命所繫、職責所在,也將讓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新時代更為璀璨。“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犍為縣委書記譚春秋則引用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詩句講述了川渝一家、一衣帶水的淵源,他表示兩地將充分利用好長江黃金水道的資源,深挖詩詞文化、三國文化,共同為文旅産業的高品質發展、助推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貢獻力量。奉節縣文化旅遊委主任潘萬山激動地説,接下來兩地將推動資源共用、宣傳共推、景區遊客互送,形成真正意義的雙贏合作良好局面。
重慶南山金佛山景區、重慶涪陵武陵山大裂谷景區、四川四姑娘山、四川稻城亞丁景區簽訂川渝精品景區合作協議,四方將共同構建精緻化、高端化、品牌化、個性化的供應整合平臺,推動市場互聯、廣告互宣、線路互通、産品互售等。四姑娘山管理局局長週全福表示,此次合作對四姑娘山景區品牌塑造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四姑娘山當前創建國家5A級景區提供了強大助力。
會上,還有重慶美術館和成都美術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和奉節縣白帝城博物館等簽訂合作協議。據了解,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啟動以來,川渝兩地互動頻繁,此前雙方就已簽訂了各領域、各層級共100多項合作協議,有力推動了兩地文化和旅遊交流交融。
9類28項任務協同推進
今年重點做什麼?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2023年工作要點敲定,9類28項任務被列入“待辦事項”。新的一年,川渝兩地將圍繞打造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閒旅遊勝地目標重點推進建設工作。除了抓好建設規劃落實,雙方將合作爭創國家文化和旅遊創新改革試驗區,推進巴蜀文化保護傳承,提升兩地文旅公共服務水準,推進川渝文化藝術交流發展。按照計劃,雙方今年還將優化巴蜀文旅産品結構,搭建産業協同發展平臺,打造巴蜀鄉村旅遊品牌,聯手加強巴蜀文旅品牌的行銷工作。
打造巴蜀文旅核心競爭力,協同發展勢在必行。數據顯示,在全國4.38萬億元産值的文化新業態中,川渝地區約為2000億元,佔比不到5%,大大落後於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要成為中國文旅産業重要增長極,需要不斷培育品牌、IP和文旅科技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基於三者之上的産業體系、産業生態競爭力。
既要做好各自“單打”,更要突出“雙打”。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戴允康分析認為,針對川渝地區文旅産業存在的問題,應當共同優化産品結構和投資結構,充分挖掘兩地特色文旅資源,聯合培育世界級的文旅品牌。
“在一些關鍵賽道必須提前佈局。”戴允康表示,文化旅遊産業格局正在被新科技、新傳媒、新網際網路重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真正成為“世界級旅遊勝地”“內陸開放高地”“數字文旅産業第4極”,需要聯手打造西部數字內容産業高地,培育川渝“數字資産”和“數字資本”優勢,聯手發展數智傳媒産業和高端文娛智造産業。
以標誌性重大項目帶動産業發展
在重慶,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已被列入文化和旅遊行業的“一號工程”。談及下一步工作重點,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劉旗説,重大項目是走廊建設的關鍵,應儘快抓好抓實一批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重大項目。據他介紹,目前重慶文化和旅遊領域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清單共21個,包括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川渝段)、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川渝段)、石刻文創園區、巴蜀非遺文化産業園、川渝石窟寺保護傳承與科技創新等項目,涉及總投資1000多億元,今年還計劃投資114億元。
公共服務是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的紐帶。接下來,川渝兩地將依託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各類合作聯盟,加快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用,持續開展“成渝地·巴蜀情”系列群眾文化活動,舉辦川渝話劇雙城記、“川渝樂翻天”戲劇曲藝幽默節目交流展演等活動,打造川渝群眾文化品牌,同時加快打通川渝兩地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雲網路,實現兩地居民圖書“通借通還”、場地“一鍵預約”、服務産品“一鍵採購”。
隨著出境遊的逐步放開,劉旗建議川渝兩地抓住機遇開展聯合宣傳推介,拓展國內外文化和旅遊市場,提升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影響力。
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振之建議,四川和重慶兩地政府應開展專項研究,從國家戰略層面思考出臺既體現創新又能落地的政策,拉動項目投資。“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要形成高品質發展的産業廊道和集群,還是需要以能實際落地的項目為依託。”楊振之説,以項目為抓手來帶動産業發展,這是幾十年來旅遊業發展的訣竅和經驗。同時他建議對項目的評估和招商引資的可行性作進一步論證,解決投資者和政府間資訊不對稱和項目落地問題。此外,四川和重慶兩地的文旅集團可考慮整合資源,帶動標誌性項目的建設,共同引領區域文化和旅遊高品質發展,培育文化和旅遊新發展空間並帶動社會投資的跟進。
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二級巡視員梅山表示,破解跨區域協同發展難題,川渝兩地有著極好的條件,巴蜀一家親,從競爭走向競合、共贏,希望兩地進一步將合作做深做實,推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邁向更高水準,建成全國文化旅遊發展創新改革高地、全國文化和旅遊協同發展樣板。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