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山西夏縣轅村發現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遺址

發佈時間:2023-02-15 14:48:21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建斌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光明日報太原2月14日電(記者李建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對外公佈2022年12個重要考古項目,其中夏縣轅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引人關注。專家稱,該遺址距今5000多年,是山西運城環鹽湖地區目前發現面積最大的核心聚落。遺址南依鹽湖,其海量的鹽業資源與遺址的形成、發展密不可分,對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家發展進程中的資源控制與利用具有重要價值。

轅村遺址是以新石器時代和夏商時期遺存為主體的古代聚落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裴介鎮轅村,地處鹽湖北部,蘆溝河兩岸臺地上,總面積約110萬平方米。近年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相關文博機構,對轅村遺址進行了全面調查和勘探,發現了仰韶中期的環壕,並對遺址地下遺存的分佈情況有了整體認識。

2022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夏縣文化和旅遊局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共發掘面積1300平方米,發現灰坑58個、房址4座、陶窯3座、漢代墓葬1座、明清時期墓葬1座,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玉石器和動物骨骼等。

據該發掘項目負責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曉毅介紹,此次發掘的主要收穫是發現了保存較好的仰韶晚期陶窯、房址和灰坑等重要遺跡。其中,陶窯以Y2保存較好,為橫穴式升焰窯,由窯室、火膛、火道、火眼和操作坑組成,陶窯通體長約300釐米,窯室內出土有少量陶片,火膛內發現小夾砂罐和夾砂盆各1件。房址分為半地穴式、地穴式和窯洞式三種,出土陶片較少,在淺坑灶的填土中發現有製作串飾的石料,推測其為製作串飾的作坊。出土的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等。以陶器為主,器類有缽、碗、夾砂罐、喇叭口尖底瓶、鼎足、器蓋、盆、豆、陶刀、陶魚等,還發現有少量彩繪陶;石器有石斧、石錛、石鑿、穿孔石刀、石鏃、石球、石耳珰等;骨器有骨針、骨鏃、骨鑽等;玉器有玉環。

王曉毅稱,此次發現的遺跡和大量陶器、石器等豐富了晉南地區仰韶文化晚期的考古資料,對探索該地區的古代文化面貌及聚落形態演變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轅村遺址歷年的考古工作,完整地揭示了仰韶文化早期至晚期的文化發展序列,為研究晉南地區仰韶文化發展、演變、消亡提供了實物資料。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15日 08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