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廣播劇掃描

發佈時間:2023-02-13 08:40:48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王瑩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文藝觀潮】

廣播劇“聲”名鵲起主旋律“聲”入人心

——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廣播劇掃描

作者:王瑩(中國廣播劇研究會秘書長)

隨著5G時代到來、知識付費興起,眾多新技術、新應用在視聽領域陸續落地,“耳朵經濟”迎來發展新風口。廣播劇創作者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思路投入創作,一批優秀作品集中涌現。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廣播劇最能代表近兩年創作成績。《中國北斗》《黑色沃土》《信念樹》《有事找彪哥》《守望黃河口》《謀將來永遠幸福——張太雷》《南海榕》《回家》……這八部作品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鄉村振興等多元視角切入,在聲音藝術的基礎上創新運用影視化手法,呈現欣欣向榮的新時代中國氣象,探索音視頻相結合的傳播途徑,為精品廣播劇創作指明方向。

傾聽時代“心跳”

相較于其他藝術形式,廣播劇製作週期短,對正在發生的火熱現實能快速反應。所以,現實題材在廣播劇的創作中一直佔據重要位置。尤其近兩年,體現時代高度、描繪時代氣象,成為廣播劇創作主流。從黑土地到黃河入海口,從紅色革命老區到改革開放前沿的南海之濱,從謀將來永遠幸福的革命者到普通的人民調解員,八部獲獎作品囊括了新時代中國的城市與鄉村、古老與時尚、傳承與創新。

找到獨特價值,發現新視角是廣播劇的制勝法寶。今天,我們已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新征程上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的創作寶藏。黑土地被形象地比喻為“耕地中的大熊貓”,《黑色沃土》就以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的創新實踐為題展開敘事。《守望黃河口》故事從一隻意外受傷的東方白鸛開始,講述黃河口人為生態保護做出的努力和犧牲,而東方白鸛被譽為“鳥類中的大熊貓”。《回家》聚焦中國大熊貓,講述科學家們經過努力實現人工繁殖大熊貓野化放歸的夢想。三部劇不約而同地選中了具有中國特色、不同物態的“大熊貓”題材,從橫向的空間概念出發,解讀新時代中國不同地域的新風貌、新奮鬥、新精神。

多主題的融合呈現在廣播劇創作中也非常突出。《信念樹》的故事跨越80多年,對紅色基因的探尋與新時代革命老區的發展變化、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多線並舉。《南海榕》以榕樹作為象徵,將黨中央的運籌帷幄、特區創業者的改革實踐、前海大開發的壯麗景象、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的風雨歷程融入故事講述之中。這種多主題相互交織、互為映照的方式,以縱向的歷史時間概念架構起宏闊的中國發展圖景。

抒發人民“心聲”

將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萬家的憂樂傾注筆端,是近年廣播劇創作又一個突出特點。廣播劇《有事找彪哥》以遼寧阜新市阜蒙縣司法局副局長張彪為人物原型,塑造了一個走千家、進萬戶,行程30多萬公里,累計辦理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案件3800余件的優秀基層司法幹部形象。還有松遼平原上的種糧大戶梁滿倉,黃河口生態保護區保護站站長唐雲朵……這些主人公大多是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著的普通人。他們追夢圓夢的故事通過諸如“新技術只要年輕人信,就有前途”“黑土地越來越薄,能閉起眼不看,還能不端起飯碗吃飯?”等個性化、生活化的家常話語講述出來,賦予了作品更強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

還有些作品雖然以英雄為主人公,卻著力將英雄還原成普通人,潤物無聲地傳播主流價值。如《謀將來永遠幸福——張太雷》《中國北斗》在戰爭與和平、歷史與現實的一次次生死抉擇、一場場驚心動魄中,分別還原了中國共産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張太雷和以孫家棟為代表的中國北斗人的奮鬥歷程。兩部作品在大開大闔的歷史講述中,穿插諸如張太雷教妻子識字等細膩情節豐富人物血肉,使英雄以身報國、無私奉獻的高大形象更具親切感和感染力。

展現時間跨度大的宏大主題往往人物眾多,如何取捨是難題。《南海榕》創作團隊經過三年走訪、調研和策劃,找到了歷史傳承、時代精神、人民心聲的最大公約數。劇中以四川口音演播、飽含為民情懷的鄧小平形象先聲奪人,與此同時輔以一支建築工程隊、一個參加特區建設的工程兵連隊和有志投資內地企業的港商會聚成特區“拓荒牛”群像,共同繪就改革開放的時代畫卷。不管是普通人,還是英雄,無論是個體,還是群像,這些廣播劇中的人物都是為中華民族復興而拼搏的奮鬥者。以這些人物為主要角色,使廣播劇的每一個場景都躍動為“人民創造歷史”的火熱篇章,生動反映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

秉持創新“心意”

運用不同呈現方式、傳播形態融合創新,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內容矩陣和傳播格局,加速作品在注意力稀缺時代出圈,也是新時代廣播劇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比如《有事找彪哥》讓故事原型張彪本人本色出演,取得了既強化真實感、生活化,又充分展現人物性格魅力的藝術效果,使“彪哥”品牌更加彰顯。《謀將來永遠幸福——張太雷》錄製時採用“廣播劇+視頻”的手法,為受眾提供了“沉浸式+全形度”的全新體驗。在表現張太雷犧牲的場景時,導演還借鑒電影語言的鏡頭感,將革命者視死如歸的大義與兒女情長的愛意融入一次心理閃回和時空對話,最後以“謀將來永遠幸福”點題,情景交融、震撼心靈。

聲音引發的空間幻覺的深度,是畫面所達不到的。尤其是聽劇時,心理感知容易受到音樂等聲音元素的影響,從而使聽眾獲得穿越時空的體驗。《守望黃河口》在送別為救人被濕地沼澤吞沒的保護區志願者田大爺時,孫女田安瀾唱起爺爺生前最喜歡的歌《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歌詞,傾注了田爺爺的畢生夢想:讓家鄉恢復“波浪寬”的樣子,讓下游的黃河岸邊也能飄出稻花香,使觀眾獲得了一種感同身受的沉浸感。

講好中國故事,還要善於融會貫通、跨界探索。如《南海榕》借用中國傳統繪畫“散點透視”的表現手法,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現多個主題、多樣場景,讓聽眾仿佛置身於一幅可以邊走邊看的長卷軸前。《回家》描寫了大陸與台灣地區科學家在熊貓合作研究中的濃厚情誼,以“雙關”的文學修辭手法賦予了“回家”更豐富的內涵。這些文質兼美的藝術表達,使廣播劇獲得美術、文學等藝術形式的滋養,從而使創作生産獲得了更加充沛的活力。

今天,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水引入當代,如何以健康、向上、精湛、有力的作品凝聚人心,激發全體中華兒女創造美好生活的蓬勃力量,成為廣播劇創作者們正在實踐的重大課題。我們唯有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揮灑創新創造的激情、付出辛勤耕耘的汗水,才能推出更多展現新時代精神氣象的精品力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12日 12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