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國內外藝術品市場金融化發展研究現狀

發佈時間:2022-11-16 08:17:49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祝捷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文藝復興時期,美第奇家族將利息借給佛羅倫薩政府以資助教堂的壁畫。荷蘭黃金時代,倫勃朗·范·裏恩(RembrandtvanRijn)等藝術家在成立了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後,誓言在油漆變幹之前,將他們的畫作貸款抵押。這些應該是藝術金融的最早案例。花旗私人銀行(CitiPrivateBank)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了藝術品質押這一概念,蘇富比(Sotheby’s)拍賣的金融服務部門已成立20多年。伴隨著西方金融理論發展的成熟,作為在傳統金融功能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的新模式,藝術品市場金融化相關研究如下:

1.關於藝術品市場投資:作為藝術品市場的一部分,國外學者很早就注意了具有資産屬性的藝術品作為投資與藝術市場的關聯,研究主要集中在構建藝術品價格指數以及藝術品作為投資的收益和回報率與其他資産的對比。部分學者認為藝術品市場投資收益率與傳統金融資産相比並不高:眾多學者對不同時期的藝術品與金融資産相比較,Worthington和Higgs研究了1976年至2001年期間世界主要繪畫流派作品的風險和收益狀況,發現傳統繪畫收益率相對於同時期債券、股票等金融市場的投資收益較低,而風險較高。

然而,部分學者通過研究認為藝術品市場投資回報率較高,藝術品市場與金融市場緊密聯繫:1995年,Chanel對金融市場與藝術品市場關聯度問題進行了研究。他發現,藝術品的市場與金融市場緊密聯繫。藝術品的市場指數被世界金融中心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的股票指數引領,且價格波動滯後一年左右。

2.關於藝術品市場金融屬性:早期研究主要關注金融化的積極意義,認為通過資産分拆、打包整合等方式的金融創新能夠提高資産的流動性,促進交易資訊的傳導,改善資訊不對稱程度。但自從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學者們重新審視了金融化的影響,發現資産證券創新過程中也可能加劇市場的資訊不對稱程度,引發潛在風險。

還有一些研究關注藝術金融市場的細分領域,如對藝術品質押的研究《中國藝術擔保貸款市場與美國模式的比較分析》研究了美國的藝術品質押,認為不可照搬美國的模式。對藝術品基金的研究,諾亞·霍諾維茨(NoahHorowitz)的著作《交易的藝術: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當代藝術品交易》仲介紹了當代藝術品交易及其價值創造過程,分析了當代藝術品市場的內在運作規律,以及不同藝術形式與商業市場的結合,尤其是藝術品基金的運營狀況。JeremyEcksteinde論文《投資藝術:藝術作為一種資産類別》談到了英國鐵路養老基金的運作情況。這些研究涉及經濟學、社會、藝術學等多學科理論的交叉,為藝術金融的後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國內藝術品市場金融化研究現狀

隨著藝術品市場與金融結合的形態不斷創新,此領域的關注學者逐漸增多,有關藝術金融的理論研究也逐漸增多。但是相對於實踐領域的創新,國內理論研究相對滯後。國內目前關於藝術金融的相關研究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藝術品市場發展方面

中國藝術品市場自古與經濟贊助不可分割。李萬康(2012)對藝術市場中藝術品價格與投資、市場與供給、購買與消費、經營與管理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獨到的闡述和分析,並提出藝術品“典範”價值的概念;李向民(2013)從經濟贊助的視角對藝術品市場發展進行了梳理,將中國古代藝術贊助分為上古至北宋的皇家贊助為主、南宋至清前期(乾隆)私家贊助為主以及清中期(嘉慶)至民國的公眾贊助為主三個階段,並以宋徽宗宣和畫院的瓦解和富民的崛起及清揚州鹽商的衰落和上海的興起為劃分標誌。

從藝術品交易指數的數據統計反應藝術品市場的變化。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連續每年對中國拍賣市場的數據進行採集匯總,發佈相關研究報告,使用數據分析的方式將市場交易現狀以指數形式發佈,為研究者提供數據支撐;中央美術學院趙力(2007)曾連續主持編寫《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報告》系列,分析每個年度藝術品市場發展狀況;一些大型拍賣機構如嘉德拍賣、保利拍賣也在進行相關理論研究,定期將以往拍品匯總歸納,以圖文記錄的形式記錄見證藝術品市場發展。

從藝術品市場金融屬性的視角,藝術品金融化的發展促使藝術金融産品的産生。上海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西沐指出中國藝術品市場將沿著“藝術品商品化→資産化→金融化→證券化(大眾化)”的軌跡發展,敏銳地發現藝術品市場與資本結合將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並提出“藝術品市場金融化”概念。中國人民大學黃雋(2015)指出金融進入藝術市場的目的不是簡單地通過投資融資做大做強藝術品市場,在推動藝術品産業升級換代、提高藝術品市場效率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應重點將金融工具運用到培育藝術品産業鏈的形成上。李媛(2018)從商貿流通的視角,以江西省陶瓷藝術品領域為個案研究,對藝術品市場金融化發展的模式進行分析。徐錦熹(2018)採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對中西方藝術金融的發展路徑、支撐體系、發展動力的差異性以及發展主體的個案進行比較研究,並總結出西方藝術金融管理體制對中國的啟示。張志元等(2018)提出藝術金融的發展要與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相適應,要防止不切實際地使用金融工具,超越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階段,盲目推進金融與藝術的融合。

2.藝術品價格與價值方面

關於藝術品價格與價值,我國學者偏重於從藝術品的社會性、文化性的視角進行,尤其是藝術品的美學價值以及歷史價值已有共識。楊蓉(2017)基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視角對藝術品的價值與價格進行論述,且使用博弈論的方法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進行分析。還有一些學者通過供求關係對藝術品價格進行分析。王藝(2010)通過對以藝術品市場進行分類,分為高、中、低三類並分別對其供需狀況進行分析。在定價方法上,藝術學科學者較多傾向於傳統的經驗鑒定估值。經濟學科學者將經濟學模型引入藝術品市場,通過要素定價模型、特徵價格模型等方法研究藝術品定價機制,近年來比較受到追捧。任偉娜(2016)將藝術品價格評估的因素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並在此基礎上再次細分,建立藝術品價格評估的三層指標結構。

3.藝術品投資及風險方面

趙宇、黃治斌(2008)認為藝術品在投資組合中佔主要部分能夠分散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在這種資産組合下,整體收益率可得到提高,而風險可以降低。卓志(2017)從金融學風險控制的角度來進行藝術品市場的風險研究,提出要創新藝術品保險,研究風險管理機制,為藝術品及其市場發展保駕護航。袁慧敏(2018)以書畫藝術品投資風險為研究對象,通過剖析書畫藝術品的投資收益,分類分析書畫藝術品投資的風險,從風險控制和風險轉移、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市場機制建設、藝術品投資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風險管理的對策與建議。西沐(2018)認為,在藝術金融及其産業研究中,風險及其管控問題是核心,藝術金融風險可以分類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政策監管風險、法律風險、支撐服務風險、技術保障風險等,建構藝術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就成為實現藝術金融風險管控的必由之路。

結語

伴隨著藝術品市場投資價值的逐步放大,學者們對藝術品市場金融化關注的焦點逐步轉移到了藝術品價值與價格形成機制、風險管控機制的探索中,力求藝術品的標準化研究。然而在追求數理模型、數據支撐的過程中,對藝術品的特殊屬性不能忽略。藝術品價值的判定是藝術品金融化的核心,也是藝術品投資風險的關鍵。有效的藝術品價格指數以及恰當的模型設定有助於對藝術品的價格的判定和對風險的把握,數量經濟模型的引入是藝術品金融結合的必然,但不是唯一。現有研究往往將藝術品作為單純的商品看待,對藝術品特殊藝術特徵的定性研究不夠深入。對藝術品的定價及評估應是經驗評價與量化評價的綜合與平衡,對藝術品個體的微觀定價模型以及風險評估模型的研究領域還需繼續深入。

藝術品市場金融化是貨幣與藝術品相結合的途徑與方式,而其終極目的則是通過藝術改變人類的文化生活。對於藝術品市場而言,金融化模式的探索打破了傳統藝術品市場流通的限制。相對於傳統形式的藝術品交易模式,金融化發展無疑等同於開闢了藝術品交易的全新渠道,降低了藝術品市場領域的門檻,有利於通過多元化融資模式架構拓展藝術品市場流通渠道,進而更好地推進藝術品的流通,讓公眾能夠更多地、更容易地接觸到藝術,從而充分發揮其在文化傳承以及經濟推動中的功用,而這也是藝術與金融結合的意義所在。(文祝捷)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