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從米芾火出圈的網紅字 看漢字演變過程

發佈時間:2022-11-15 09:10:30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近日,北宋大書法家米芾(1051年—1107年)的一個字成了網紅,這個字為左右結構,左邊形似一個頭上長著三根毛的火柴人,右邊形似一把槍。

最先是一位愛好書法的視頻博主,在臨摹米芾的《紹興米帖》第九卷時發現了這個長相奇特的字,將其發在網上與網友分享,使得這個漢字成功火出了圈。

所書“列”字個人風格明顯

《紹興米帖》第九卷是米芾所書《千字文》,開篇為“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按照上下文,這個網紅字應是“列”字。有網友指出,大書法家趙孟頫也寫過一個類似奇怪的“龍”字。

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的西北民族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吳通表示:“在趙孟頫《六體千字文》裏這個‘龍’見過,米芾的‘列’字還是第一次見,這兩個字應該是在大篆基礎上對局部筆畫的圖像化處理,個人風格過於明顯,應該不是公認寫法,而且也不屬鳥蟲篆、蝌蚪文一類。‘列’字所在的這個作品還沒見過。”

吳通介紹,“列”的本意是用刀解肉,會意字,最初的字形上很明顯,後來變化比較大。據《説文解字》,“列”字本義為分解,故其字從刀。在甲骨文的寫法中,“列”字上半部就像是一道骨頭上的裂縫,下半部猶如一塊中空的枯骨。在小篆的字形中,“列”的右側又加入了一個“刀”字,代表用刀砍裂骨頭。有學者認為,“列”字在早期的意義中可能還代表一種“肢解極刑”。

在秦代“書同文”之前,同一個漢字的字形極為複雜,如戰國時期“列”字的一種寫法,左邊從月(肉)部,右邊從刀部,用刀裂肉的意義是很明顯的;在另一種寫法中,“列”字左邊又像一個長著頭髮的腦袋,加之右邊一把刀,似有以刀斬首的意思。後世書法家在寫篆書時,進而將“列”字左邊的人頭像或人像具象化了。

米芾長于臨摹古人書法

囿於時代局限,米芾所見古人書法並不會比我們現代人多,對於他的篆書,南宋高宗趙構評論道:“芾于真楷、篆、隸不甚工,惟于行、草誠入能品。”如網友調侃的“鬼畫符”也罷,大書法家的一時“頑皮”也罷,像專家所説,米芾這個“列”字,確實個人風格過於明顯,不是公認寫法。

米芾,初名黻,後改為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北宋書法家、畫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人稱“米襄陽”“米南宮”。他冠服效倣唐人,有重度潔癖,因拜醜石為兄,又被稱為“米顛”。曾任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宋史》對他的評價是“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特妙于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主要作品有《張季明帖》《李太師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詩帖》等。米芾所書《蜀素帖》,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紹興米帖》全稱《宋高宗刻米元章帖》,凡十卷,以紹興十一年(1141年)奉敕摹刻而得名。據記載,由於南宋高宗趙構酷嗜書法,訪求米芾墨跡,廣為收羅,藏之內府,並命人摹勒上石,於是“天下翕然學米字”。(封面新聞記者文康林)

(來源:華西都市報 2022年11月14日 A15人文歷史)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