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影視劇中的功夫有一些藝術誇張”

發佈時間:2022-07-21 08:59:36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孫海光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影視劇中的功夫有一些藝術誇張”

陳式太極拳第12代嫡宗傳人陳斌VS影視演員、全國武術冠軍吳樾


  陳斌(左)和吳樾在切磋太極拳前行禮。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延冰 攝

這是一場跨界對話,一位是知名影視演員,一位是太極拳傳承人;這又是一場武術人的切磋,一位是曾經的全國武術冠軍,一位是中國武術七段、國家一級拳師。

陳斌,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式太極拳第12代嫡宗傳人,河南省太極拳協會主席,其父親是太極拳“四大金剛”、“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陳正雷。吳樾,全國武術冠軍,1997年以表演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進入中國國家話劇院,這樣的專業習武、科班表演經歷在演藝界並不多。

太極拳的源流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至今約有400年曆史。兩位不同領域的名家,因為太極拳産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中戲本科畢業論文,吳樾的選題正是論太極拳在舞臺表演中的重要性。從藝以來,吳樾塑造過多位經典的武術名家,其中就包括陳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後者正是陳家的九世祖。

2022年仲夏,北蘆草園衚同,吳樾和陳斌展開了一場關於太極拳的對談。

陳斌

陳氏二十世,陳式太極拳第12代嫡宗傳人,5歲師從父親陳正雷習練太極拳。中國武術七段、國家一級拳師,陳家溝(陳正雷)太極拳館館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太極拳專委會副主任、河南省太極拳協會主席。

吳樾

影視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係。入選過中國武術國家集訓隊,全國武術冠軍,獲武英級運動員稱號。代表作《精武英雄陳真》《連城訣》《西遊記》《殺破狼·貪狼》《葉問4》等影視作品。

入門教學要讓小朋友覺得好玩

陳斌:您在幾歲時和武術、太極拳結緣,走上“習武之路”的初衷是什麼?

吳樾:我5歲開始習練武術,當時體弱多病,我父親就去找了一個教授形意拳的民間師傅,學站樁和一些形意拳基礎動作。後來體校教練覺得我的品質和骨骼特別適合練表演性武術,於是就進了張家口體校,就這樣慢慢進了專業隊。那會兒是在北京隊訓練,但我代表的是寧夏武術隊,算是優秀人才對西北的輸出,拿過很多全國武術冠軍。

我真正練習太極拳是在13歲時,我6歲時認識了河北大學武術教授武淑清先生,她是吳式太極拳名家。先生教了我幾招後,頓時覺得受益匪淺,慢慢就喜歡上了太極拳。

陳斌:您剛才也提及拿過很多武術冠軍,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吳樾:我第一次拿全國冠軍是在井岡山舉行的全國錦標賽,一共參加了6個項目,除了集體基本功沒拿到名次,其他幾項成績都還可以。

吳樾:陳老師,您是太極名家,我也問您幾個問題。如果我是一個“小白”想練太極拳,從接觸到入門需要多長時間,建議保持怎樣的練習頻率?

陳斌:簡單來説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個是專業版,一個是養生版。專業版要求你全身心投入,如果將來想走職業化,肯定天天都得練,跟上班似的一天練幾個小時,進步會很快,可以説一天一個樣。這樣的話,有個把月就能上手。

但大部分人都是以養生為主。每週固定一個時間,比如一週兩次課的頻率,差不多需要3到6個月入門。當然,這還要看個人的理解能力以及身體的協調性等。

吳樾:我打太極拳的時候,我女兒覺得挺好看。當我教她的時候,她就不是那麼專注了,覺得太慢。讓她去學習跆拳道、擊劍,她就覺得很好玩。那如何設身處地讓小朋友們喜歡上太極拳,提高他們的興趣?

陳斌: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咱們也都是從那個年齡過來的。太極拳不會限制人的天性,而且真正的太極拳也不是只有松、柔、慢。一説起太極拳,很多人就想到公園、廣場的那些老大爺、老奶奶。太極拳不是只有那一面,也有剛、快、猛的一面,講究剛柔相濟、快慢相間。

我們傳統太極拳套路,有一路拳,也有二路拳。一路拳以柔為主,二路拳以剛為主,全都是震腳、發力、跳躍,每招每式的攻防含義非常明顯。像這些,孩子就會感興趣。所以在太極拳入門教學時不能死板,不能像教成年人一樣從柔入手、從靜入手,我們可以把順序對調下。比如先把太極拳裏吸引孩子的一面,提前教給他們。甚至我們可以先不學拳法套路,想玩器械也沒問題,咱直接學個刀,學個劍都可以。

比對手“僵”一點,你就是透明的

吳樾:咱們繼續太極拳學習的話題,一般初習太極拳的人,動作都比較生硬,這個“去僵期”要多久?

陳斌:從我們專業角度來説,“去僵求柔”是一個貫穿始終的過程,沒有止境。不管你練了多少年,哪怕成再大的名、再大的家,也沒人敢説我“松”到家了。碰到一個功力比你深的,兩人一搭手,高低立判、勝負立分,彼此心知肚明。你只要比對方“僵”一點,你在對方那裏就是透明的。你看著對方沒用勁,但無形中就會給你壓力,你不得不用點勁去扛著。

吳樾:説到“去僵期”,我想到我的中戲畢業論文,就是論太極拳在舞臺表演中的重要性,去僵還柔的狀態是一輩子都要追尋的目標。表演的放鬆要內心的放鬆,這是斯坦尼斯拉伕斯基説過的一句話,看到他的這句話,我就在想怎麼能夠放鬆?只要上了舞臺,多大的演員都有緊張的時候,這特別像太極拳。

在舞臺上,你的口齒、聲臺形表、舞臺魅力,給人的磁場和感覺,甚至説往心裏扎的臺詞和表演如何能給到,這就是太極拳意識的一個延伸。舞臺上講究松而不懈。老師也經常跟我説,你的頭頂上方一把劍。松不是塌架子,太極拳講究抱圓合一、虛領頂勁,這些跟藝術都是相通的。

陳斌:確實,剛練太極拳時渾身都是拙勁,這種勁要把它消化掉,還是要以得氣為主。這個時間基本得一年半載,要知道用身體去理解太極拳的這些要求,比如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屈膝松胯,你要用身體去感受。到那時,身體的柔和感、協調感自然就出來了,咱們説的氣感,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吳樾:現在特別流行正念冥想,其實太極拳就是最早的正念冥想。起勢時,我這一提手,拽起來的是山河大川、陰陽相對,很有意思。

陳斌:天地之間,渾然唯我。

拍《葉問4》,吳樾學習古法太極拳

陳斌:作為一名會武術的演員,在影視表演這條路上,哪部作品、哪位前輩對您影響最大?

吳樾: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電影《少林寺》,實在太經典了,影響了一代人。後來又看過成龍大哥的一些電影,就更喜歡動作片了。我跟成龍大哥合作過很多次,大哥對我關愛有加,我也多次參加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包括李連杰大哥對我的影響也很大,可以説影響了我一生,我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跟李連杰大哥一起拍戲。

陳斌:傳統武術和影視劇中呈現的“功夫”,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吳樾:傳統武術是內外兼修的一個狀態,影視則是把這些內外兼修的東西用鏡頭語言、畫面來表達。同時,影視會有專業的動作導演、武術指導、專業的器材,再進行稍微的藝術誇張。當然,它還是要基於傳統武術的基礎,再進行一些藝術誇張,用鏡頭、用剪輯來表現。

陳斌:我們知道,在影視劇中武術演員經常要做危險系數很高的動作。從影20多年來,您覺得哪部作品的動作難度最大,對哪次受傷印象最深?

吳樾:我跟古天樂在泰國拍《殺破狼·貪狼》時,我演一個警察。當時跟兩個泰國的武行在屋裏對打,説好了他一腳踹我臉,我用胳膊硬扛一下就過去了。我一直在等著他,但他起腿慢了,我就被晃了一下。就這一個空隙,他腿就過來了,而且沒有奔我臉來,直接踹我胸口上了,那一腳下去當時就動不了了。

之後去醫院拍片子,發現骨裂了。但當時這個景剩3個鏡頭就殺青了,又不能拖。我在醫院打了一針封閉,整個前胸綁了一圈,回來又繼續拍了6個小時。

陳斌:您在拍《葉問4》時為了能跟甄子丹的咏春拳對打起來,拜師研究學習了很多古法太極拳,呈現的效果又好看又實用,能不能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吳樾:其實我當時有一個太極拳老師趙澤仁先生,他是武學大師王培生先生的徒孫,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太極拳真是打人的。趙澤仁先生出訪過很多國家,也是吳式太極拳傳承人,同時兼修了太極拳和八卦掌。趙澤仁先生的太極拳以技擊為主,有很多拿、靠、反擒拿、搬攔捶、肘、頭等。只要你進入太極拳的世界,那真是一個浩瀚的海洋。

我當時的一個想法就是,在《葉問4》裏面展示不一樣的太極拳。我們的腿法講究高不過腰,你抬腿速度越快、殺傷力越強,這種低鞭腿是非常有殺傷力的,而且太極拳裏有很多招數是別著勁去打的。後來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看著有點不一樣,但又不知道哪兒不一樣。

陳斌:我們很多武術界的人看了您的那段對打,都讚不絕口。都説這段吳樾下功夫了,肯定是從民間學真本事了。想要拍好一部太極、武俠電影,最難的點在哪?今後想要突破是不是越來越難?

吳樾:現在武俠片包括動作片,確實是走到了一個瓶頸,因為方式方法太多了。傳統武術和現代功夫結合到巔峰了,你怎麼去突破很難。還有日本的《浪客劍心》,南韓的一些小刺刀,還有馬伽術、巴西柔術,東西太多了,都集合在了一起。這種分門別類的東西多了,怎麼再尋找到一個特別巧妙的突破口,這是我們一直在尋求和琢磨的地方。

練拳幾年,不經意把同學摔出去了

吳樾:5歲就練習家傳的太極拳,您在節目中吐過槽,小時候並不是很情願,是什麼契機完全投心進去了?

陳斌:我5歲開始習武,男孩子嘛,安靜不下來,我也是比較調皮搗蛋、活潑好動的那種。雖然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但我經常跟父親辯論,難道從其他方面取得成績就不能光宗耀祖了嗎?父親當時跟我説了一句話,“你現在所學的所有本事、所有文化知識,將來都是要為太極拳服務的,因為這才是你此生應該做的事,此生必須走的路。要不然,你早晚會發現,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起子孫,子孫後代會罵你的。”

至於什麼時候開竅扭轉的,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小學四五年級時,有一次上體育課,有倆同學打架。我是班長,就上前拉架。其中一個身高馬大的同學有點煩,就想抓著我給撂一邊。他這一抓,我本能地跟著他往下一沉,下面一晃,他沒拎動。他再拎我時,我就隨著他很自然地往回一打,咕咚給他摔一邊了,撂出去很遠。當時,同學們包括我自己都驚呆了。就那一瞬間,我知道我練的東西是有作用的。

隨著年齡增長,再去想父親當時經常對我們説的,“你們呀,身在福中不知福,人處寶山不識寶。得到太容易了,往往都不珍惜。”這些話再去翻篇琢磨,就覺得有味了。總之,這些方方面面的影響,一點一滴地敲打你的心,讓你從思想上、行為上去做轉變。

陳斌:除了太極拳,您還練過南拳、八極拳等多種武術門類,它們之間是否有相通之處,能否提升對太極拳的理解?

吳樾:我平常喜歡看一些武林舊事的書,包括一些老前輩的自傳。隨著年齡增長和閱讀量的增大,最近確實也有了一些感悟。我去年拍了一部武俠電影叫《張三丰》,今年年底會做《張三丰》第二部,主創陣容也會更強。但我們最近剛剛又推翻了劇本,重新開始寫第6稿。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對武術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我們知道,太極、形意、八卦統稱為內家拳。外家拳呢,講究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諸如鐵砂掌、少林拳等,更多是外在的。其實外家拳也有站樁、也有行氣。相比之下,太極拳特別有意思,之所以為萬拳之首,就是因為它講究內外兼修、天地合一的狀態。

太極拳被歸為道家內養生息的一種拳法的外在體現,集大成形成了太極拳。我現在對於太極拳和其他拳的概念,它們是必然相通的。幾大門派的老前輩都説過一句類似的話“去其糟粕、留其精華”,總結下來就是“拳與道合”。

那所謂的道又是什麼?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心。關於道,我們老祖宗幾千年前就講了至純至真的道理。所以我的感受是天下武術是一家,哪個門派都不能跳出任督二脈、小周天、大周天。

傳統武術跟中國傳統文化是息息相關的,我特別佩服陳式太極拳的各位前輩,他們不是一介武夫,是要休養生息,易經、八卦、中醫都得知道,這也是太極拳的魅力所在。

B02-B12版專題采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