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古裝劇:不能只見古裝不見古韻

發佈時間:2022-06-15 09:00:47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劉曉燕 張子赫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古裝劇:不能只見古裝不見古韻

【影視銳評】

古裝劇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電視劇類型。近兩年,收視排名靠前的電視劇中,古裝劇佔據了半壁江山。最近,更是有一大批古裝劇上線。然而,在這些作品中,只見古裝、不見古人的粗製濫造之作頻現。很多作品架空時代背景,故事懸浮于真實歷史年代之上,人物行為也不符合正常的心理邏輯,總是給人一種虛假感。

視聽表現形式的假最顯而易見,主要包括演員演技假、服化道美術假和畫面質感假。很多作品的粧發一味迎合現代審美,過度使用美顏濾鏡磨皮。比如,某劇女主角頂著一頭叮叮噹當的頭飾和“半永久”的網紅粧出場。即便兵荒馬亂、假扮難民時,身上臉上也一塵不染,仿佛在拍“古裝藝術寫真”。另一部古裝劇裏,人物一頭棕色長頭,觀眾驚呼“難道古代人已經會染頭髮了”。美術場景和服化道也假到讓人一眼識破。有的劇僅用幾塊石頭、鋪點沙子就美其名曰為“枯山水”式的園林景觀。騎馬戲全是近景,有的甚至連假馬都懶得用,演員直接拿著韁繩抽空氣。借用替身、摳圖布景等手段司空見慣,未經史料考證,將各個朝代的器物混搭的情況俯拾皆是。更有甚者,有的作品為了掩飾粗糙的布景,直接把背景虛化。置身其中,觀眾不禁感慨“不知今夕是何年,此處是何地”。

不可否認,古裝劇創作中亦不乏追求視覺精美的大製作。但這類作品也存在故事邏輯硬傷、價值取向偏差等問題,使觀眾産生隔閡疏離之感。有的作品劇情懸浮誇張,今天升級打怪,明天飛升成仙,脫離老百姓的生活實際,缺乏煙火氣。有的作品局限于宮鬥權謀,後宮頻頻“領盒飯”,前朝陰謀理還亂,令觀眾産生審美疲勞。有的作品人物舉止豪放,張嘴就是當下流行的網路用語,完全不見古人的婉約做派。還有的作品過於追求爽感,使主角一路開挂,在智力、能力上全面碾壓其他角色,很難讓人共情共鳴。凡此種種,都是文化內核缺失所導致的。縱使演技再好、服化道再精美,也是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給人以精緻的平庸之感,是一種善於偽裝的假。

如何避免虛假感,使創作回歸本真?隨著明星天價片酬問題得以解決,影視劇服化道等方面的預算越來越充足。然而,投入多了,還需要相應的主創團隊去付諸實踐。出色的古裝劇導演、編劇、道具師、化裝師、美術師,不僅要會影視劇拍攝製作的技術,還要懂藝術、懂歷史。但目前影視行業尚未形成完善的古裝劇人才培養機制,很多從業人員徒有技術,文化、美學素養欠缺,導致古裝劇出現服化道年代錯亂、穿幫、質感低劣等問題,就不令人意外了。所以,呼籲相關政府部門以及教育培訓機構加強對不同專業的古裝劇影視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

如果説考究的視聽語言是古裝劇好看的皮囊,那麼劇情的邏輯性是古裝劇的骨血,故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及對當下時代發展和社會現實的觀照,則是古裝劇的靈魂。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古裝劇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不斷從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尋找靈感,創作才能不斷在內容和形式上實現創新。即便是戲説傳奇甚至架空時代背景的作品,不受具體的歷史年代限制,能給創作提供更多的想像空間,創作者仍需秉持嚴謹的態度,使人物塑造和劇情設計符合一定的時空邏輯,不能將故事與中國歷史、文化完全割裂開來,為了增加娛樂性、吸引眼球而胡編濫造。古裝劇雖然人物穿著古裝,故事發生在古代,但也可以以古鑒今,體現現實關懷、傳遞現實溫度。創作應貼近老百姓生活,借古代故事來探討當下老百姓關心的諸如青年奮鬥、情感關係、家庭教育、婆媳妯娌等問題,讓作品與觀眾當下的生活同頻共振。

時代呼籲更多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傳播正能量的高品質古裝劇。我們相信,隨著從業者技術水準的不斷提高、文化視野的日益開拓,古裝劇創作將跳出宮鬥、言情、權謀的窠臼,以更加多樣的形式、更具時代性的質感、更具現實關懷的內涵出現在觀眾面前,在滿足廣大觀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同時,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精神。

(作者:劉曉燕,係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張子赫,係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