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6月13日訊 (記者 秦金月)記者從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獲悉,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學交叉學科(以下簡稱“非遺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已于6月10日寄出。今年秋季新學期,7名新生將進入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開啟嶄新的求學之旅。
非遺學科的設立標誌著我國非遺人才培養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有了一條“快車專線”,那麼隨著第一批“車票”的發出,這條“快車專線”將為我國非遺科學保護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研究型和管理型兩方面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202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天津大學設置全國首個非遺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表明科學地保護和發展非遺是時代之必需,培養非遺一線研究和管理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是高等教育責無旁貸的使命。
馮研院作為培養我國首批非遺學科碩士生的“試驗田”,自建院以來,始終把教學科研與我國文化遺産最前沿的工作緊密聯繫在一起,現已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非遺教研方式。
對於非遺學科碩士生的培養,馮研院院長馮驥才尤其重視田野教育:“田野是非遺學最重要的工作場域和方法。只有具備深厚的田野功力,才能與民間文化共命運。”為增加學生的田野實踐機會,並將教學與地方文化現實的需要相融合,馮研院正在傳統村落遺産資源豐富的浙江西塘和木版年畫最重要的産地天津楊柳青,分別籌建實踐基地。
馮驥才還注重審美教育:“民間文化都是以審美形式表達出來的,只有懂得非遺源自民間生活和情感的原生態的美,才能産生對文化的熱愛和責任感。”馮研院收藏了大量民間藝術珍品,並在籌建新的博物館,將為學生提供非遺審美教育的優越條件。
為做好學生的入學和培養工作,馮研院緊鑼密鼓做了大量準備。一支教學與科研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已經組建起來,並成立了非遺學科的教研中心。匯聚全國重量級專家學者的學術委員會和教材編寫委員會已經建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系列教材”正在加緊編寫。一整套專業課程的建設已經展開。培養方案也已基本確定。
據了解,馮研院培養的非遺學科碩士生為全日制,基本學習年限為2.5年,計劃在3年內招收30名研究生。已錄取的首批7名學生均為擇優遴選的推免生。
據介紹,非遺學科是文化遺産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質文化遺産事象及其歷史、風俗、審美方式、價值體系、傳承人群以及科學保護、傳承和發展為研究對象和內容,是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混融交叉,集理論研究、田野調查、保護與管理等於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非遺學科致力於培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掌握非遺基礎理論和知識體系,具備專業的田野調查能力,並具有一定的人類學、民俗學、歷史學、藝術學等相關知識技能,能夠勝任非遺調查認定、傳承保護、宣傳推廣、轉化利用等工作需要的研究型和管理型高層次專業人才。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