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梁曉聲:以平常心寫平凡人

發佈時間:2022-06-01 08:34:1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 郝澤華 謝俊彥 | 責任編輯:姜一平

【走近文藝家】

光明日報記者郝澤華光明日報通訊員謝俊彥

73歲的他,剛剛出版了兩本新作——散文集《小人物走過大時代》和長篇小説《中文桃李》。如今,他寫作不必再裝深刻,不再刻意選擇某個題材或某類人物進行寫作。他認為,文學一定要以尋常心來看待,用文字用故事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讓讀者看完後能記住一些道理,這就夠了。

“皮皮,皮皮,我們開會啦。”老人披上一件衣服,走到書桌前,輕輕喚著一隻活潑的卷毛犬。

春末的北京,日光漸長,北京西二旗附近的一個尋常小區,柳色青青,春花爛漫。作家梁曉聲就住在這裡。這處住所,曾在梁曉聲的散文《兄長》中被提及,是他多年前為患精神疾病的哥哥購置的。這個春天,《兄長》被收錄進梁曉聲的散文集《小人物走過大時代》,還是集子的首篇。

梁曉聲寫作的房間向陽,書桌不大,上面擺著幾疊紙、四五盒鉛筆和一包香煙。書桌旁有一張古樸的藤椅,那是梁曉聲的愛犬“皮皮”陪伴主人的專屬位置。書桌對面的墻上,挂著一幅半米高的托爾斯泰畫像。

“作家是一種情懷職業,托爾斯泰為所有人寫作,我願意跟隨在他的後面。”梁曉聲端坐在書桌前,久久凝望著畫像。

與新中國同齡的梁曉聲,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工人家庭。十幾歲時,梁曉聲閱讀了大量俄國文學作品,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作家的作品在他內心深處留下深刻印記。高中畢業後,梁曉聲在北大荒度過了七年知青歲月,這段經歷成為其日後創作的重要源泉。1977年,梁曉聲從復旦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之餘完全沉浸在讀書與寫作的世界中。後來,他憑藉《今夜有暴風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年輪》等一系列作品,成為“知青文學”的代表人物。

2010年,耳順之年的梁曉聲開始了長篇小説《人世間》的創作。抱著“好好寫一部作品,向文學致敬”的樸素心願,梁曉聲每日堅持在書案前寫作10小時左右。其間,日益加重的頸椎病不斷糾纏著長期伏案工作的他。寫到下部時,梁曉聲確診胃癌,為保證創作順利進行,他選擇保守治療。2019年,70歲的梁曉聲憑藉該作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今年,這部115萬字的作品經改編登上電視熒屏,引發追劇熱潮。

這個春天,梁曉聲特別忙,除了配合電視劇《人世間》的宣傳,還相繼出版了兩本新作——散文集《小人物走過大時代》和長篇小説《中文桃李》。這棵“中國文壇常青樹”,仍在開枝散葉、結出新的果實。

對於寫作,梁曉聲始終懷有一種理念,即“自我”並非永遠挖不到底的一口深井。“作為作家,如果寫作已經與其人生發生了密切、長久的關係,那麼他的目光就應該更多地關注他者,他的筆一定要更多地寫他者的人生和命運。”正因如此,梁曉聲在創作中塑造了大量“他者”形象。從兄長到知青好友,從鄰里發小到市井百姓……在梁曉聲眾多對他者的描摹中,時常可見“小人物”的身影。在散文集《小人物走過大時代》的後記中,梁曉聲寫道:“我之散文,自然也有不少寫自己情感、情愫、情懷、情調和情緒的篇章,但更多卻是寫他者的——那些平凡卻又引起我關注的他者。”

回收廢品的小販、買股票虧了錢的村婦、加班累病的年輕人……當被問及為何會如此關注這些平凡的他者時,梁曉聲坦言,他對這些人的記錄,近乎一種本能。“有時只是在路邊見到,我就寫下他們的故事。”同時,梁曉聲也願意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為朋友們多簽幾本書,幫老人多背一斤茶葉,類似的事情在梁曉聲的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

“我的寫作不必再裝深刻。”如今,梁曉聲不再刻意選擇某個題材或某類人物進行寫作。他認為與電影、音樂不同,文學本身不是一件關於技巧的事情。“文學一定要以尋常心來看待。”在梁曉聲看來,文學創作好比包子鋪裏的面點師日復一日地做著包子,只為讓顧客吃飽,又像是司機勤勤懇懇地接單、開車,大家都是在做好自己的工作。“用文字用故事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讓讀者看完後能記住一些道理,這就夠了。”

在電視劇《人世間》中,梁曉聲客串一位法官。宣讀判決書時,布景、燈光、道具皆融為真實情景,他看著劇中的周秉昆,想起其原型人物——自己過世的弟弟,不禁紅了眼眶。在其長篇小説《中文桃李》中,也出現了“梁曉聲”的身影。書中,梁曉聲以自己在大學執教過程中與學生們的接觸和見聞為基礎,講述了80後中文系大學生成長中的徬徨與堅守。在小説接近結尾處,梁曉聲為“作家梁曉聲”準備了一場簽售會,並借小説主人公李曉東之口評價講座為“老生常談,太脫離現實,作家不解愁滋味”。

而現實中的梁曉聲,仍在不斷了解和記錄青年人的所思所想,向大量文學青年伸出溫暖有力之手。在北京語言大學執教時,梁曉聲喜歡帶著學生們閱讀作品,讓學生從文本中感受文學的力量。他與自己的研究生有一個名叫“梁師亦友”的微信群,每年還會與畢業的學生們聚會、聊天。4月,首屆“梁曉聲青年文學獎”頒獎,梁曉聲向獲獎作者贈送了簽名版長篇小説《人世間》。“年輕的感覺真好,年輕人寫的文學永遠是具有最大可讀性的文學!”看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梁曉聲感嘆道。

“在通常年代,文學的底色應該是人間的四月天。”談及自己的文學觀,梁曉聲用林徽因的詩概括:“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在文學的園林中,“一樹一樹的花”有先烈們的紅色文學,也有魯迅的投槍匕首,有刺玫,也有巨大的仙人掌,花開種種,皆為景觀。

採訪中途,梁曉聲的一位畢業生帶著厚厚一摞書前來拜訪,梁曉聲便熟練地一本本簽了起來。愛犬皮皮伏在一旁的藤椅上,黑亮的雙眸凝注著主人忙碌的筆尖。窗外,春光和暖,繁花正盛。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01日 13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