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要聞推薦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感恩,怎麼辦?心理專家:不要過度“愛”他

發佈時間:2025-01-06 16:35:4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郝彬潔

小明(化名)是家裏的獨生子,從小家境殷實,受到全家人的疼愛,可以説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被寵得無法無天的他,在高中入學後因為不喜歡學校環境,就回家整天黑白顛倒地玩遊戲,充遊戲的錢都是幾百上千起步。爸爸媽媽好話説盡,小明卻怎麼都不去上學,還變本加厲,整天躲在房間裏,活得像個野人一樣。媽媽氣急了,對他吼了幾句,他就把媽媽用力推出房間。

對此,紐扣家庭教育集團心理諮詢師楊璐老師進行了以下分析和指導:

原來,是父母愛孩子愛得太“滿”了。自從小明出生以來,爸媽總是把小明放在第一位,滿足他的任何要求,為他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每當小明提出要求,無論是否合理,爸媽都會第一時間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盡力去滿足他的每一個要求。他們以為這樣就是對他最好的愛。然而,這種無條件的滿足與溺愛,反而讓小明失去了自我約束和責任感,逐漸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對於小明的情況,楊璐老師提出以下建議:

1.物質上“餓一點”

要杜絕孩子將來“啃老”,就一定不要什麼都滿足,讓孩子學會去“取”,而不是伸手要。因此,要幫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需要的東西:學習用具、換季的衣服、生活的吃食這些必需品,父母可以無條件地給予。想要的東西:一雙想要已久的鞋子、一部想看的電影、一個昂貴的玩具,這些可有可無的需求,父母要學會“餓一餓”孩子。物質的“饑餓感”,會讓孩子因為想要一個東西而去努力,得到了之後也會更加珍惜。

2.給孩子的庇護“少一點”

有位作家説過:“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就是從父母牽手到父母放手的過程。畢竟父母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任其生長”也許他會走得更遠。

3.讓孩子的成長“苦”一點

適當的勞動能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父母要“狠心”讓孩子去吃點苦,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擁有獨立生活,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齊魯網·閃電新聞記者郝彬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