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呈上升趨勢 維護教師心理健康應標本兼治
發佈時間:2024-10-23 09:25:0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劉在花 劉玉娟豆瓣平臺上一則“當班主任已經在抑鬱的邊緣,該如何自救”的話題最近引發眾多網友關注。中國人民大學發佈于202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1998年至2022年間中國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呈緩慢上升趨勢。
有高品質的教師才有高品質的教育,培養一支新時代高水準教師隊伍必須提升教師素養,而教師心理健康素養更是提升教師素養的關鍵。教師心理健康不是教師個人的事,而是一項涉及個體、群體、社會的系統工程,所以維護與增進教師心理健康需要統籌規劃、標本兼治。
一要持續加強輿論引導。新聞媒體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大眾正確認識教育,建立對學校教育效果的合理期待,防止社會和家長將教育責任無限轉嫁到教師身上。引導社會關注教師需求,使大眾理性看待教師職業,把教師當作有血肉、有情感的職業工作者,關心、保護教師的身心健康,對他們給予更多的寬容、理解和關懷,避免以過高的道德標準苛求教師;還要引導教師正確認知職業角色,摒棄對“完人”“超人”等不切實際目標的追求,理解自身職業的特殊性,緩解、克服職業倦怠,增強職業幸福感。此外,敏感新聞發佈須考慮對教師的影響,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自媒體的監管力度,防止不良資訊過分誇大造成負面影響。
二要努力營造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首先,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評比事項,減少教師事務性工作,減輕教師工作負擔。其次,轉變教育評價理念,優化教學評比考核,改變單純以學業成績和升學率評估教師總體教學品質的方式,建立科學化、規範化、發展性的教育評價機制。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幹部選聘中,減少區域、城鄉和性別差異,營造良好的專業成長氛圍。再次,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進一步明確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和邊界,避免家長和社會輿論過度影響學校教書育人主責。最後,實施人性化管理,建立教師職業發展支援系統,幫助教師消除後顧之憂,增強職業獲得感。
三要加快完善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職前,鼓勵師範院校加強心理學專業建設,比如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公共必修課,確保師範生在入職前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調適技能。職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將教師心理健康、危機心理干預相關知識和技能作為常規科目納入培訓體系並加以考核,提高教師心理調控、心理互助能力和應對突發心理危機的能力。
城鄉均應建立學區層面的教師心理輔導中心,定期向轄區教師提供心理健康建檔、監測、預警、諮詢、督導等服務,教育管理部門也可以購買社會優質心理服務。在薄弱地區,應由相關管理部門統籌資源,借助數字技術建立教師心理健康維護雲平臺,組建教師心理健康專業服務團隊,聚集一批專家、學者定期舉辦講座或開展心理諮詢活動,提升教師心理健康素養,習得心理問題應對技能。
四要全面開展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預防和干預工作。制定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專門政策,設立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專項經費。建立教師心理危機篩查制度,定期進行心理危機篩查,將心理“體檢”固化為常態動作。劃定教師心理健康準入和退出標準,有嚴重心理問題的教師須及時轉崗。對心理亞健康或者出現輕度心理健康問題的教師,及時開展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協助解決具體的困難或問題;支援教師利用一切機會參加各級各類心理健康培訓,增強教師對自身心理特點和職業性質的認識,掌握自我應對心理問題的方法,提升對自身心理問題的疏導干預能力,有效塑造積極心態;引導教師主動加強心理健康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情緒調控的策略與方法,提高情緒管理能力與和諧關係構建能力,有效管理壓力,防止出現不良情緒和偏差行為。
五要充分發揮教育家精神的引領作用。以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為榜樣,充分發揮教育家精神的示範、引領作用,大力宣揚教育家精神,培養教師社會擔當意識,激勵教師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深化中國特色師德理論體系建設,推動各主體落實師德治理制度、弘揚教育家精神,避免“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使教師能夠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實質並感知到教育家精神的感召力和引領力,從而潛移默化地將教育家精神內化於心、外化于行。(中國教師報 劉在花 劉玉娟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所)
戀愛交友需謹慎 心理專家教你如何應對自戀型人格障礙者2024-10-23
心理中國10月19日20:00回放:中小學生心理問題識別與解決方案2024-10-18
抑鬱症及其治療的十問十答:吃藥能好嗎?2024-10-18
心理諮詢室 | 特殊的訪客 一場充滿挑戰和奇跡的心靈之旅2024-10-18
學會“課題分離” 厘清大部分人際關係煩惱2024-10-18
有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叫反向形成 或許你也有這類表現!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