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雞娃”雞出心理問題?家庭教育不妨多些“鬆弛感”

發佈時間:2024-01-10 10:14:0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吳雁南

寒假臨近,擋住許多孩子面前的,還有一道期末關。分數多少、等級高低,可能令親子關係承壓,也牽著假期的命運。當然,也有家長早早給孩子制定了“十全大補”計劃:身體是本錢,體能課先安排上,奧運項目要不也接觸接觸;藝不壓身,畫畫、唱歌、跳舞、樂器總得會一樣。抓住一切機會“雞娃”,仍是當下不少家長的選擇。然而,與“雞娃”熱情同樣高漲的,是我國未成年人精神專科和綜合醫院心理科門診人數。是否對分數看得過重?是否對心理健康關注太少?今天,我們來聊聊這件事。

“雞娃”一詞我們早已不陌生。如今,青少年的綜合素質越來越高,教育競爭愈加激烈,“雞娃”的表現形式也越發多樣。有人“葷雞”,重點開發孩子的奧數能力;有人素雞,主要在音體美特長上下功夫;有人追求“自雞”,著力培養孩子的自我驅動力……最近,有家長曬出自己的“雞娃”經歷:為了給孩子換一個成長環境,在工作多年後,他們選擇遠赴海外攻讀博士學位,被網友稱為“雞娃”的天花板。

這幾年,刷刷短視頻,總能看到因輔導孩子作業而崩潰的家長。一位父親因為一道題給孩子講了半小時,氣到捶桌導致自己掌骨骨折;一個退休數學老師輔導孫子數學作業被氣得暴跳,被調侃“桃李滿天下,家裏結苦瓜”。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説學習就“雞飛狗跳”,是許多家庭的真實寫照。教育壓力下親子關係的膠著狀態具有一定代表性。“我感覺自己在一個四分五裂的小島上,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我總是對自己不滿足,總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這樣的人生似乎沒有頭”,一些孩子的話聽著心酸,心理狀況令人心痛。

圖源網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的樸素情感。努力激發孩子潛力,寄託著家庭的熱望,也體現出我們對教育的重視。但怎麼個重視法,值得思考。是順勢而為還是揠苗助長,是“一把尺子量”還是“多個角度看”,大不一樣。須知,青少年成長有其自身規律,每個孩子的興趣稟賦、氣質類型也不盡相同。限定了單行道,可能挫傷孩子探索自我、發展個性的興趣;一味加碼加壓,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雞娃”未必“雞”出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當過多的注意力傾注在學習成績、才藝本領等表現上時,對其他方面的關注自然被削弱。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每個孩子在成長起步階段,尤其是青春期,難免經歷內心的暴風雨,需要家長耐心、細心體察,少些責怪、多些理解。孩子會不會和同伴交往?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沒有自己真正喜歡的愛好?這些社交能力、情緒能力、身體能力“雞”不出來、很難量化,卻可能是孩子人生中更寶貴的財富,需要日復一日的陪伴、良好的親子關係浸潤。在培養孩子、教育子女過程中,應扮演何種角色、保持什麼心態、起到怎樣的作用,沒有統一答案。但不管怎樣,愛是一切的前提,怎麼愛卻是技術活兒。我們常説“愛人如養花”,好的花匠必定不會要求向日葵開成鬱金香的模樣、玫瑰長到淩霄花的高度。

這兩年,“鬆弛感”成了一個挺火的詞。這最初源於一個博主分享的機場見聞:臨登機才發現孩子的證件過期,上不了飛機,沒有人責怪孩子,媽媽帶著孩子折返回家,其他家人則按原計劃登機。突發情況下的從容不迫,讓網友感慨其家庭的包容氛圍。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學著自我調適,給心靈松鬆綁、減減壓。成人尚需如此,孩子何嘗不是。如何紓解社會的教育焦慮,如何給孩子們一個更鬆弛、更寬闊的成長空間,不只是家庭的事,但家庭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

這正是:

“牛蛙”本稀有,雞娃勿強求。

成長何須急?樹人時日久。

(人民日報吳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