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不當教養和17刀,哪個更痛? 警惕專制、溺愛、漠視型教養!

發佈時間:2023-12-12 10:16:5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殷錦繡


雖然電影用更誇張的手法、呈現了極端的個例,金麗娜和李苗苗的行為不能只歸咎於家庭,但這部電影確實給億萬家長提了個醒:要提防不恰當的教養方式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

——————————

近期上映的電影《涉過憤怒的海》,引起許多網友討論。影片開頭,一個赴日留學的中國女孩金麗娜,被發現死亡,死前身中17刀。大家最初以為,兇手是男朋友李苗苗,因為影片中的李苗苗“不正常”:他把與金麗娜有親密關係的男生的寵物龜扔進煮麵鍋;他用拔掉自己牙齒的方式向金麗娜道歉;他扔掉金麗娜的鞋子,因為“嫉妒鞋子會帶走她”;更別提他給流浪漢加了異物的漢堡;在金爸爸找到府時,李苗苗還耍了他。

真相在影片中一步步揭開,卻更令人震驚:17刀竟然是金麗娜自己捅的。而且,她多少也有點“不正常”:她認為李苗苗的極端行為是愛她,並用同樣極端的方式去表達愛。

兩個孩子怎麼會長成這個樣子?電影把答案放在了他們的原生家庭上。李苗苗的父母早早離婚,爸爸很快再婚且不信任他,把奶奶的死歸咎於他,媽媽縱容他,在他疑似犯罪後只想包庇他。金麗娜的父母也早早離婚,媽媽很少出現,她跟的爸爸又常常出海打漁幾天不回家,甚至在聽到她失蹤的消息時爸爸掛念的仍是漁船。

雖然電影用更誇張的手法、呈現了極端的個例,金麗娜和李苗苗的行為不能只歸咎於家庭,但這部電影確實給億萬家長提了個醒:要提防不恰當的教養方式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

專制型教養:我説什麼你就做什麼

金麗娜生在海邊、長在海邊,長大後卻看不得海——這都是因為老金,在她小時候強迫她在海裏練游泳,直到她精疲力竭才能上岸,每次靠近海,她都會想起這段痛苦的經歷。

即便很少有家長會這樣做,但這種專制型的教養行為,正在現實生活中以各種其他方式存在著。專制型教養,又叫“獨裁型教養”,指的是對孩子控製程度很高,但對孩子的情感回應卻很少的教養方式。具體來説,專制型的父母會更多通過懲罰來管教孩子,而不是以講道理的方式引導孩子;會對孩子大嚷大叫,會和孩子爭吵;經常使用拉拽、打罵等方式體罰孩子;同時,不關心孩子的心情,也不關注孩子真正的需要。

生長在專制家庭中的孩子,可能在長大以後仍然不敢或不願表達自己,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只值得被粗暴地對待。金麗娜的日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沒人會在了解我後繼續愛我”,正是老金的專制帶來的影響。專制家庭中的孩子還更容易抑鬱,因為他們的情緒能量不敢在家裏發泄,只能轉而向內,自我攻擊;但這種情緒能量也可能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也就是壓抑久了之後的向外爆發,攻擊別人,甚至真的傷害別人。

溺愛型教養:你想做什麼我替你做好

李苗苗的媽媽像是老金的反面。她不會控制李苗苗的行為,李苗苗想cosplay就可以去cosplay,李苗苗傷人她還幫著處理,還會替李苗苗安排好其他的事情,哪怕知道李苗苗可能是殺人兇手,她也想著安排李苗苗逃出國。

與專制相對的另一個極端,就是完全聽孩子的,也就是溺愛,比如孩子想要什麼、想做什麼都允許,甚至包辦代替;不管孩子打擾別人、妨礙別人的不當行為;不懲罰孩子;即便有時候有不想讓孩子做的事,也在孩子一哭鬧後就順從等。近幾年,溺愛還得到了另一個名字“直升機教養”,指的是父母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頭頂盤旋,隨時出手相助。

但過猶不及,溺愛的後果同樣令人揪心。溺愛型教養不僅會讓孩子習慣性地依賴父母,導致影響孩子的生活技能,讓孩子缺乏自我效能感和社會責任感,在困難、挫折面前更容易放棄;還會給孩子身邊的人帶來影響,比如孩子可能會經常麻煩、冒犯他人甚至傷害別人,卻不自知。

漠視型教養:你做什麼關我什麼事

在金麗娜和李苗苗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另一位家長好像是隱身的,離婚後就幾乎不再出現在他們的記憶裏。在現實生活的個別家庭中,也可能存在著這樣的“隱身”,而且是在父母沒有離婚的情況下。

不像專制型教養的完全控制孩子,也不像溺愛型教養的完全縱容孩子,漠視型教養可能是完全不管孩子。心理學家在研究教養方式的過程中,曾認為這種教養不存在於真實生活中,但曾在網上被熱烈討論的“喪偶式育兒”,就是其中一位家長對孩子完全漠視不管的後果。在網友的討論中,這種情況可能更多出現在父親身上。

被漠視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要靠自己。好的情況下,孩子能不受父母影響,自己學會成長為堅強又溫暖的大人。但也有可能,孩子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覺得自己不會被愛,也沒有學到過怎麼去愛,導致長大後既不會善待自己,也不會和別人相處。

心理控制:你不做我就不愛你了

也許讀者們會覺得以上幾種教養都有點極端、沒有那麼常見,但心理控制,很多人都習以為常,甚至認為這就是愛的教養。

心理控制,是一種以愛為名的控制。父母會強調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引發孩子的內疚,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不好就是對不起父母;父母會用撤回愛的形式,比如説“你如果不這樣做我就不愛你了”,來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可能會羞辱孩子——和網上流行的“PUA”有些相似。

心理控制會讓孩子處在不安全感之中,産生自我懷疑,擔心自己真的一無是處、只會給父母帶來麻煩。被心理控制的孩子,情緒往往是被父母牽著走的,這讓他們很難自己調節情緒,長大後也容易情緒失控。

《涉過憤怒的海》最後揭示,金麗娜寧願自己躲在櫃子裏流血六七個小時,也不願意給父母打電話求助。她用自己的生命告訴老金:不當的教養,比17刀更痛。  (中國青年報 殷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