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守護學生心理健康 重慶今年底實現學校心理輔導室全覆蓋

發佈時間:2023-12-06 09:52:5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秦健

近日,重慶市教委等十八部門印發《重慶市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到2023年,學校心理輔導室(心理諮詢中心)全覆蓋;到2024年,學校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配備率達100%;到2025年,學校心理健康課程開設率達100%,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比例達60%。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中小學每學期不少於10課時

《方案》提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優化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廣泛開展形式內容多樣的美育實踐活動,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

同時,構建大中小學相互銜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課程體系。中小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學校課程設置計劃,每兩周至少安排1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學期不少於10課時。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按規定開足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模組學時。高等職業學校按規定將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列為公共基礎必修或限定選修課。普通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原則上應設置不低於2個學分(32—36學時),鼓勵高校開設更多樣、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選修課。

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標準化建設,鼓勵支援學校聯合共青團打造“心靈成長社”學生心理健康社團,建設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拓展基地。要利用“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職業院校“文明風采”活動、中考和高考等重要活動和時間節點,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監測

高校“一生一策”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方案》明確,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監測機制,搭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資訊化平臺。構建市、區縣、學校三級學生心理健康監測體系,將學生心理健康監測納入全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統籌開展。各區縣教育部門設立或依託相關專業機構,每年至少組織1次區域性中小學心理健康監測。

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各區縣教育部門每學年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開展1次心理健康測評。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採取面對面心理訪談,落實針對性干預措施。

高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後,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分類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實行專人專櫃管理。探索建立全市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檔案轉接機制,確保心理健康檔案的延續性。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分類分層閉環管理。對一般心理問題學生,加強學生跟蹤輔導。對嚴重心理問題學生,及時提供健康指導和心理情緒輔導,協同落實針對性管理措施。對重大心理危機學生,採取專業干預手段,提供規範心理疾病診療服務。

建立四級預警網路

對特殊群體學生重點關愛和心理輔導援助

《方案》要求,中小學要建立“學校、年級、班級、家庭”四級預警網路,加強對沉迷網路、留守兒童、單親喪親等特殊群體學生重點關愛和心理輔導援助,尤其抓好畢業前後等重點時段學生心理健康日常管理。

高校要完善“學校、院係、班級、宿舍/個人”四級預警網路,班主任、輔導員、團幹部定期走訪學生宿舍,院係定期研判學生心理狀況,強化入學季、畢業季、就業季等特殊節點學生心理健康危機排查和日常管理,重點關注面臨學業就業壓力、經濟困難、情感危機、家庭變故、校園欺淩等風險因素以及校外實習、社會實踐等學習生活環境變化的學生,為出現高危傾向苗頭的學生提供心理援助和有效干預。

同時,要強化家校共育。引導家長加強關心關愛,對出現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孩子,積極陪伴或帶領孩子到心理輔導室、社會專業心理機構尋求幫助;對診斷患有焦慮抑鬱、心境障礙、人格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孩子,引導家長、孩子克服“心理病恥感”,及時送醫進行心理或藥物治療,積極配合做好教育疏導、干預轉介等工作。

到 2025年底,全市所有三級精神衛生中心均開設兒童心理(科)門診;所有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均開設心理門診;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立精神(心理)門診達到80%;公立兒童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開設心理門診達到 30%。

配齊心理健康教師

中小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教師

《方案》還明確,學校統籌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1000人以上的中小學校,原則上按照師生比1:1000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師,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1000人以下的中小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區(縣)級教研機構,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高校按師生比不低於1:4000比例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且每所學校至少配備2名。

建立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級培訓制度,面向中小學校班主任和少先隊輔導員、高校輔導員、團幹部、研究生導師開展個體心理髮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定期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教師及時發現並有效處置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

組建心理援助志願者服務團隊,建好重慶12355青少年服務台(站、點)三級體系,設立24小時心理援助志願服務熱線,面向學生開展科普宣傳、心理輔導、危機干預等志願服務。健全高校心理健康師生團隊與中小學結對幫扶機制,確保每一名心理健康教師都有定向教研團隊和專家團隊進行專業指導和支援,提升大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一體化聯動效能。(上游新聞記者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