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徽監管局

深耕普惠金融,助力安徽經濟高品質發展

充分發揮普惠金融先行、牽引作用,因地制宜推進金融與農文旅資源稟賦深度融合,助力安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鄉村文旅資源加快轉化為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金山銀山”。制定金融支援農文旅融合發展指導意見,舉辦鄉村文旅金融合創“千萬工程”産融對接大會,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向鄉村文旅産業匯聚,積極探索可複製模式。

返回合集

作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徽監管局


過去的十年,是安徽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的十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徽監管局一以貫之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的指示精神,緊密結合安徽省情和發展戰略,將普惠金融列入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壓茬推進,統籌、調動全轄銀行業保險業力量,積極協同地方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全力推動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全省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9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5.8倍,小微企業貸款佔各項貸款比重居全國前列,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突破萬億大關,利率持續低於全國平均。涉農貸款餘額2.5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5倍,規模居全國第7。農業保險年服務農戶1000多萬戶次,在全國率先實現大宗農作物承保過1億畝。普惠金融實現“量增、面擴、價降”,可得性不斷提升。在普惠金融發展中,在以下六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圍繞“科創策源地”定位,悉心呵護科創小微企業成長。準確把握安徽發展定位的重大轉型,堅定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興産業主攻方向,先後出臺支援科技創新和新興産業38條舉措、支援初創期科創企業信用貸款指導意見等系列政策,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向科創小微企業傾斜,助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聚焦初創期和成長早期科創企業,開展了“初創信用貸”“貸投批量聯動”“成長接力貸”等試點,構建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科創企業貸款從2020年末的1525億元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5425億元,連續跨越四個千億台階,科創企業貸款佔比在長三角地區位居前列,普惠型科創小微企業貸款3年翻兩番,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融資覆蓋率從30%提高至70%。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引領,更大力度推進結構優化、服務升級。下力抓好政策觸達,與安徽省發改、經信、科技、稅務、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聯動,連續多年開展“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走萬企 提信心 優服務”活動、“進園區、進街道、進社區、進鄉鎮、進商圈”的“五進”活動、中小微企業銀企融資對接、個體工商戶服務月等系列活動,合力推進惠企政策直達市場主體。破題首貸難,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打造“皖美首貸中心”,建設首貸戶培育庫,發力初期信用培育,近3年累計新增小型微型企業首貸戶7.5萬戶,年均增長46%。優化貸款期限匹配,大力推廣中期流貸新模式,推廣一年半來,中期流貸餘額翻一番,佔流動資金貸款比重達36%,上升14個百分點。信用貸款、無還本續貸餘額均為2018年末的3.5倍,明顯高於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適應個體工商戶特點的“隨借隨還”貸款佔累放個體工商戶貸款比重達七成。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滿意度穩步上升。


三是緊扣“農業強省”戰略,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金融動能。牢記安徽作為農業大省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緊抓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開展金融支援種業振興專項行動和高標準農田“建管合一”保險試點。種業貸款、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餘額達87億元、110億元,較年初增長33%、150%,助力安徽建成高標準農田超6000萬畝,合肥加快打造“種業之都”。聚焦“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支援打造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集群,不斷鞏固提升農産品産業鏈價值鏈。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産業貸款餘額664億元,較年初增長47%。推動金融資源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發揮“信貸+保險+擔保”組合優勢,提供“功能表式”解決方案,支援其更好發揮鄉村振興主力軍作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餘額達1043億元,同比增長34%。


四是深挖農文旅資源稟賦,助力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充分發揮普惠金融先行、牽引作用,因地制宜推進金融與農文旅資源稟賦深度融合,助力安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鄉村文旅資源加快轉化為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金山銀山”。制定金融支援農文旅融合發展指導意見,舉辦鄉村文旅金融合創“千萬工程”産融對接大會,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向鄉村文旅産業匯聚,積極探索可複製模式。如,農發行安徽省分行在黃山市徽州區為“村落徽州”項目提供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規模經營貸款3.8億元,支援流轉耕地、茶園、坑塘、灘塗、荒地等各類土地4845畝,支援土地平整、土壤育肥、設施建設等配套工作。針對大型文旅項目運營週期長、前期回報低的特徵,指導銀行機構合理設定貸款期限和還款計劃。相關項目貸款中期限在10年以上的佔比86%,最長可達20年,且還款金額前期少、後期多,大大緩解了項目運營壓力。鼓勵銀行機構支援文化建築修復提升、建設農耕體驗基地、文化研學中心等,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大力扶持鄉村旅遊、休閒農業和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態發展,新産業新業態類貸款餘額737億元,同比增長31%。


五是織密風險保障網,助力守好“三農”基本盤。安徽是農業大省,也是暴雨、颱風、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安徽農業保險起步早、發展快,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在應對歷次重大自然災害中作用突出,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全面實施大宗農産品保險,種植業、養殖業、林業3大類14個標的21個險種全部納入農業保險補貼範圍。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覆蓋全省57個産糧大縣,非産糧大縣主糧作物保障水準通過“基本+補充”方式同步提高。地方特色農産品保險涵蓋茶葉、畜禽、水産、中藥材、經果林、大棚蔬菜、山珍等各類標的超110種,基本實現特色優勢農産品全覆蓋。針對安徽蓄滯洪任務重、波及人口多的特點,選擇蒙洼、邱家湖等11處沿淮蓄滯洪區為試點地區,開展“蓄滯洪區農業補充保險”試點,有效填補政府運用行洪等特殊情形的風險保障缺口。聯合有關部門實施“農業保險+所有金融産品”行動計劃,深入探索保險、信貸、擔保等緊密合作、多鏈協同的服務“三農”新路徑。安徽農業保險深度1.75%,農業保險密度787元/人,三大糧食作物保險覆蓋率超90%,超額完成國家提出的1%、500元/人、70%的目標。


六是攻堅關鍵制度機制,夯實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基礎。我們咬定資訊平臺、信用體系、風險緩釋等關鍵制度建設持續發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堅持科技賦能,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成並不斷完善,已歸集40多個省級單位、1000多項涉企數據,48小時內銀行響應率達100%,解決融資需求超3萬億元,居全國同類平臺前列。縱深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聯合地方黨政部門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挖掘匯集涉農數據,實現資産負債等“硬指標”與道德品質等“軟資訊”相結合,形成信用評價“安徽標準”,為40萬戶信用主體發放貸款447億元,平均利率4.28%,較建設前下降174個基點。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同時推動省財政設立13億元省級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引導基金,各市建立配套補償機制,真金白銀支援普惠金融惠及更多市場主體。


推動金融高品質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普惠金融任重道遠,也必將大有作為。我們將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奮力推動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


一是進一步聚焦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順應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需要,著力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援,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産業、“專精特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援力度,持續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加大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續貸、中長期貸投放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二是把“三農”金融服務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升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金融投入,助推安徽“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業振興、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科技和裝備、鄉村特色産業等重點領域支援力度。加快實現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全覆蓋,探索普惠金融與鄉村治理有效結合。不斷推進金融與農文旅深度融合,創新金融支援鄉村建設的有效方式,努力將“千萬工程”經驗落地轉化為“安徽樣板”。


三是完善普惠保險體系。加快構建以中央財政補貼險種為主,以“防貧保”綜合保險、蓄滯洪區農業補充保險、地方特色農産品保險為輔,疊加地方政府巨災保險、創新型商業保險的“一主三輔兩疊加”農業保險新格局。增強保險整體定價普惠導向和特殊群體扶持傾向,大力發展“安徽惠民保”等普惠型保險,更好滿足社會民生需求。


四是持之以恒抓好普惠金融基礎建設。繼續深化信用資訊共用應用和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建設,推動動産和權利融資配套的登記、評估、管理、處置等機制完善,探索線上快捷模式。堅持“數據能力化、能力場景化、場景應用化、應用數字化”的思路,以科技賦能的方式推動普惠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2013年11月,發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之中,並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過去十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多項指標已高於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黨的二十大錨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展望下一個十年,如何著力推動我國普惠金融實現高品質發展,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共創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別策劃欄目,力邀數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話普惠金融發展新十年!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眾號

中國網財經
微網志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企鵝號

中國網財經
網易號

中國網財經
微信視頻號

中國網財經
抖音號

中國網財經
快手號

中國網財經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