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

浙江普惠金融發展十年:監管實踐與未來展望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聚焦資訊不對稱、抵押擔保難等痛點難點,持續加強監管政策引領,強化聯動地方政府部門,牽頭搭建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改革,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擴面、降本、提質”並舉,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持續提高服務效率,普惠客群金融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返回合集

作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


普惠金融是緩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貫徹落實金融監管總局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聚焦資訊不對稱、抵押擔保難等痛點難點,持續加強監管政策引領,強化聯動地方政府部門,牽頭搭建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改革,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擴面、降本、提質”並舉,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持續提高服務效率,普惠客群金融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浙江轄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9萬億元、同比增長26%;涉農貸款餘額6.45萬億元,同比增長20.79%。


一、浙江發展普惠金融的監管實踐


(一)聚焦“資訊不對稱”,牽頭搭建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資訊不對稱”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癥結所在。2019年以來,浙江監管局依託“數字浙江”建設基礎,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大數據局等部門牽頭建設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大力推進政府公共數據行業共用應用,以“數據服務”為小微企業融資注入新活力。平臺具有資訊共用、供需對接和業務支援三大主要功能,目前已融合58個省級部門公共數據,支援銀行信貸業務近70%的數據需求。通過多跨場景建設深化業務協同應用,促使金融服務流程持續線上化,大幅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總對總”模式不動産抵押登記線上辦理的全省全覆蓋,實現跨地市異地線上可辦,平均辦理時間不足5個小時。經過3年多的運作,平臺已累計為企業(個體工商戶)授信34萬筆、24萬億元,其中,17.4%為首貸戶,26%為純信用貸款,93%為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


(二)聚焦“抵押擔保難”,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改革。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基礎設施,是解決普惠客群融資抵押物不足的有效途徑。2019年以來,針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省市縣三級法人、資本分散、規模效應差的制度性缺陷,浙江監管局向浙江省省委省政府積極建言,推動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改革取得實質進展。2021年,浙江省政府出臺《關於深化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體系改革切實支援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意見》,聚焦支小支農,整合縣級融資擔保機構資源,逐步向省市兩級擔保體系過渡,以尋求放大倍數和風險防控的最佳組合。截至2023年6月末,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支農支小業務在保餘額2023.08億元,比年初增長18.5%;上半年平均擔保費率0.53%。


(三)聚焦機制體制建設,加強差異化監管政策引領。一是著力完善小微金融專營化體系。推動銀行機構單設小微金融管理部門,對小微、三農等普惠金融業務單獨考核,並提升考核權重。鼓勵設立小微專營支行,並引導規範發展。督促中小法人機構堅守支農支小定位,保障縣域普惠金融市場供給。支援設立浙江網商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兩家民營銀行,發揮普惠金融市場“鯰魚效應”。二是建立小微金融、鄉村振興監管考核評價機制,從信貸供給、機制建設、産品創新等維度全面評價機構普惠金融服務情況。抓住問責機制牛鼻子,出臺盡職免責指導意見,引導銀行按照“合規即免責”的目標導向,激發普惠金融服務的內生動能。三是推廣“無還本續貸、年審制、迴圈貸款”等還款方式創新産品,建立“連續貸+靈活貸”機制,並在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建立線上續貸專區,機制性破解轉貸難題。


(四)聚焦服務模式創新,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針對小微企業點多面廣、服務分散等問題,2019年以來,浙江監管局針對小微園區、供應鏈型、科技創新型、吸納就業型等4類重點小微企業,出臺差異化細分工作方案,提升服務精準度。對小微企業園區,建立夥伴銀行(保險)機制,推進開展小微企業園分類建檔和授信工作。對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突出“一企一鏈一方案”“以大帶小”。對科技型小微企業,聯動省科技廳,推動銀行開展清單式服務,提供“全生命週期覆蓋+增值服務”方案。對吸納就業型小微企業,合理拓寬個體工商戶服務邊界,將非持證的個體工商戶貸款增長情況納入小微金融服務監管評價。針對農民資産盤活難題,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全轄推廣“農戶家庭資産負債表融資模式”,指導銀行機構多渠道採集農戶資訊,編制農戶家庭資産負債表,基於農戶家庭凈資産,統籌考量家庭年收入、人品、村兩委公議授信等情況,為農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轄內“農戶家庭資産負債表”建檔覆蓋面已超過60%,授信戶數佔全轄農戶三成以上。


(五)聚焦“風險保障難”,著力推進普惠保險。針對農業、科技及特定群體風險保障不足問題,積極推進普惠保險提質擴面。結合浙江農業“一縣一品、一縣多品”的發展特點,大力推動地方優勢特色農産品保險發展。2022年,全轄共有地方政策性農業保險(不含中央品種)130余個,險種數量居全國前列。推動完善首臺(套)、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體系列保險補償機制,支援保險公司創新開展智慧財産權保險、人才創業相關保險,為初創型科技企業提供風險保障,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針對新市民風險保障難題,探索創新商業保險模式,提升風險保障水準。推廣僱主責任保險、靈活就業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將惠民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拓展至新市民群體,如,目前杭州“西湖益聯保”新市民投保佔比已超20%。


二、對普惠金融新十年發展的展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下一階段,浙江監管局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促進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普惠保險,促進提升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普惠客群金融健康水準。


(一)加強科技賦能,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健康發展。近年來,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字化技術助力下,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可得性等大大提高。但數字化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數據濫用、造假、消費者權益缺乏有效保護等。下一階段,一方面,要引導銀行保險機構通過數字化經營、場景化創新、精準化服務、智慧化風控、線上化作業等舉措,促進金融服務擴面降本。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優化數字普惠金融監管體系的建設,規範市場行為,維護金融消費者數據安全。


(二)發展綠色普惠金融,助力經濟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快速發展,並逐漸呈現融合發展態勢。如,轄內一些銀行開始探索將居民綠色行為納入授信評價,創新“個人碳賬戶”貸款等服務模式。下一階段,要加強引導銀行保險機構以綠色發展理念推進普惠金融轉型升級,加強對小微企業節能減排、綠色技術改造與産品研發等活動的金融支援力度。借助綠色金融的創新,如林權抵押、碳匯金融等,以及未來對生態價值的挖掘與實現,破解普惠客群抵押擔保難題。同時,加強對綠色發展實踐中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推動線上服務的優化與迭代,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率和風控能力。


(三)大力發展普惠保險,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普惠保險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業通過向廣大人民群眾和小微企業提供公平可得、保費較低、保障適度的保險産品和服務,助力建設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下一階段,要著力推動建立普惠保險政策制度、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堅持市場機制和政策支援,推動各級政府加大對普惠保險的政策和資源支援力度,鼓勵保險公司優化服務機制、經營模式和産品設計,解決目前普惠保險服務廣度、深度不夠和創新不足的問題,推進普惠保險高品質發展。


(四)提升金融健康水準,促進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促進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小微企業和人民群體金融健康水準,是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的基石。下一階段,要推動銀行保險機構關注金融健康,關注普惠客群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負責任的産品和服務,提升客戶的財務穩健性和金融韌性。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注重金融數據安全、金融決策與實踐等知識的普及宣傳,改善消費者金融行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新型城鎮化等趨勢,加強對老年人、新市民等群體的金融教育和保護,提升其金融抗風險能力。


2013年11月,發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之中,並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過去十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多項指標已高於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黨的二十大錨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展望下一個十年,如何著力推動我國普惠金融實現高品質發展,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共創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別策劃欄目,力邀數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話普惠金融發展新十年!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眾號

中國網財經
微網志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企鵝號

中國網財經
網易號

中國網財經
微信視頻號

中國網財經
抖音號

中國網財經
快手號

中國網財經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