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大銀行

走穩走實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之路

針對小微企業缺少有效抵押物等融資難題,光大銀行探索智慧財産權貸款模式、銀擔銀保合作模式,豐富産品體系,努力提升信用貸款業務佔比,助力小微企業打破資金桎梏,走出發展困局。截至2023年6月末,小微企業信用貸款942億元,較上年增加231億元;小微企業製造業貸款餘額996億元,較上年增長145億元;小微企業中長期貸款餘額5015億元,較上年增長417億元。

返回合集

作者|中國光大銀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推進普惠金融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2015年印發了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戰略規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有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光大銀行堅持“金融為民、金融興國”的初心使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推動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提質、降本”,有效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為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源頭活水,為增進民生福祉不斷貢獻光大力量。


一、堅定戰略方位,不斷完善頂層設計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目標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秉持“穩健經營、穩步推進,做大規模、做強特色”的思路,光大銀行從戰略高度謀劃普惠金融的頂層設計,全面激發普惠金融發展的活力、動力、能力、潛力,形成“一盤棋統籌,一體化推進”的發展格局。


(一)健全組織架構。2017年,光大銀行在董事會、管理層分別設立普惠金融發展委員會、普惠金融管理委員會,側重普惠金融發展的制度設計、普惠金融業務的統一規劃和統籌管理。2018年,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組建了專門的管理團隊,從總行層面系統推進普惠金融的政策研究、業務創新、産品研發、組織行銷等工作。按照“專門、專業、專營”經營原則,完善條線型垂直管理體系,合理界定部門職責邊界,從“利於管理、貼近市場、體現特色”考慮,強化總行和分行普惠架構體系建設,實現一級、二級分行普惠金融部架構設置全覆蓋。推進差異化管理,下沉經營重心,成立三十多家專營支行,鼓勵分行組建專營團隊,打造服務小微企業的前沿陣地,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


(二)深化運營模式。由普惠金融事業部統籌管理小微企業法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各類普惠客群,打通“部門豎井”和“管理壁壘”,加強跨領域、跨部門、跨職能橫向協作和扁平化管理,統一政策研究、規則制定、産品研發、風險管理、業務推動,增強部門聯通和業務融合。堅持“數據為基礎、科技為支撐、場景為主導、平臺為核心”的發展理念,加快“批量獲客、精準畫像、自動審批、智慧風控、綜合服務”的科技賦能,形成“1+1>2”的發展合力。


(三)強化考核考評。堅持利益共用、責任共擔,建立符合普惠金融業務特點的專項績效考核制度、差異化考核指標體系、績效薪酬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推行“分行普惠視圖管理”,採取量化指標評價方式,按季考評分行普惠經營成效,對連續觸發“紅黃牌”警示的分行實施專項督導和“一把手”約談。不折不扣落實“普惠金融類指標在內部績效考核指標中權重佔比10%以上”的政策要求,將普惠經營結果與分支機構負責人績效獎勵、評優評先和提拔任用掛鉤,有效發揮“指揮棒”作用。


(四)增強資源保障。建立健全“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持續加大對普惠業務的財務、人力、科技等資源投入力度。單列普惠金融貸款專項額度,給予普惠金融貸款減點優惠,執行EVA1.2績效系數、增值稅減免等政策。大力引進和培養普惠專業人才,強化領軍人物和核心專家的激勵措施。實行普惠金融科技人員派駐,增強普惠金融科技力量。科學實施不良容忍和盡職免責制度,解決基層發展普惠的後顧之憂,增強普惠業務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堅持回歸本源,全力支援實體經濟


堅持穩中求進,圍繞“六穩”“六保”戰略任務,強化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中的製造業、科技創新、産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的金融支援,補齊金融短板,增強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滿意度。


(一)抓實抓好信貸投放。保持服務小微企業的定力,倡導“發展普惠,大有可為”經營理念,穩步增加信貸供給,促進小微市場主體穩經營、強活力。建立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堅定落實“增量、擴面、提質、降本”要求,推動普惠業務跨越式增長。截至2023年6月末,光大銀行普惠貸款餘額3468億元,較2018年末的1282億元翻了近兩倍,年均複合增長率24.75%;普惠客戶數43萬戶,較2018年末的31萬戶增加近40%。


(二)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鼓勵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小微企業,以及傳統産業小微企業的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綠色轉型發展等領域,加大中長期貸款支援力度,保持小微製造業貸款持續增長。針對小微企業缺少有效抵押物等融資難題,探索智慧財産權貸款模式、銀擔銀保合作模式,豐富産品體系,努力提升信用貸款業務佔比,助力小微企業打破資金桎梏,走出發展困局。截至2023年6月末,小微企業信用貸款942億元,較上年增加231億元;小微企業製造業貸款餘額996億元,較上年增長145億元;小微企業中長期貸款餘額5015億元,較上年增長417億元。


(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圍繞“新市民”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有針對性地研發專屬信貸産品,優化賬戶開立、工資發放、社保和住房公積金繳納及使用等環節流程,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性。大力支援“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發展,強化與“專精特新”主管部門的資訊對接,持續開展“走進深交所”、“走進專精特新”、“走進園區”系列活動,通過精準獲客,為“小巨人”“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各類企業開發專屬金融産品。截至6月末,光大銀行已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授信近1200戶,授信餘額超300億元。


(四)積極改善服務格局。發揮金融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撬動作用,明細普惠型小微企業信貸計劃,主動向東北、西北省(區)的一級分行傾斜,鼓勵一級分行向下分解信貸計劃時,優先滿足轄內普惠信貸需求。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利潤損失補償、綜合績效考核、行銷費用等方面適當向此類地區傾斜。截至2023年6月末,東北、西北省(區)普惠貸款204.64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72.08億元,複合增長率為9.07%。


(五)著力促進融合發展。堅持系統觀念,推動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立足“雙碳”目標,創新綠色普惠金融領域的産品服務,促進“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鼓勵符合科創企業特徵的産品創新,探索投貸聯動、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智慧財産權融資等産品,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截至2023年6月末,對公普惠綠色金融貸款餘額60.68億元,普惠科創企業貸款186.31億元。


三、聚焦鄉村振興,著力提升服務質效


堅持以“助農、惠農、興農”為主題,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圍繞“五大振興”總體目標,大力推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確保農業穩産增産、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一)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持續加強對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的金融支援力度,支援脫貧人口就業創業,扶助脫貧地區發展鄉村特色産業。突出做好光大集團定點縣幫扶工作,穩步提高存貸比,加大信貸投放,釋放政策紅利。用好“購精彩”等幫扶平臺,推動脫貧地區産品和服務“走出去”。截至2023年8月,832個脫貧地區貸款餘額387億元,160個國家重點幫扶縣貸款餘額超40億元。


(二)優先保障糧食生産。加大糧食播種和收購等環節信貸資金投入,創新推出“金糧貸”“金倉貸”“金種貸”等産品。主動對接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獲取特色優勢種苗中心、種業持證企業名單,支援現代種業發展。2023年上半年,聯合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舉辦“推進糧食安全暨種業振興會議”,共同發佈2023-2024年度金融支援種業振興專項提升行動方案。全力做好生豬、米、面、油等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金融服務,保持農林牧漁貸款餘額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8月末,農林牧漁貸款餘額807億元,糧食重點領域貸款餘額261億元,種業貸款餘額21億元。


(三)支援鄉村産業興旺。精準滴灌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圍繞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拓展供應鏈項目,加強融資服務。積極滿足鄉村特色産業、農産品加工業、農産品流通體系、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等領域多樣化融資需求。創新支援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海洋牧場等新産業。截至2023年8月末,農村企業貸款餘額3175億元,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貸款餘額207億元。


(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支援鄉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電、教育衛生、清潔能源、人居環境改造等方面的重點項目。加大對農田水利、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金融支援,保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餘額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8月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餘額137億元。


(五)堅持改革試點先行。發揮韶山村鎮銀行、瑞金村鎮銀行和淮安村鎮銀行紮根縣域、支農支小優勢,暢通“三農”服務“毛細血管”,持續解決農村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引導杭州、寧波分行加強資源配置,深入貫徹國家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推動福州、青島、南昌等分行加快對接普惠金融服務示範區、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積極探索經驗。


四、以客戶為中心,增強改革攻堅力度


努力培育“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發展生態,從産品端、場景端、渠道端、技術端、管理端精準發力,瞄準改革“深水區”,創新服務方式,加快重點領域突破,推動綜合金融服務客戶的能力不斷提升。


(一)持續豐富信貸産品。針對小微企業短頻快融資需求,圍繞數據驅動搭建應用場景,打造數字化線上化發展引擎,加大産品研發與推廣力度,建立起涵蓋行業産業、個人經營、線上融資等産品體系,主打“e微貸”“e抵貸”“e稅貸”等光大快貸系列産品。創新小微企業金融産品,創新民生金融産品,為基層展業提供豐富有效的“工具包”“武器庫”,在小微企業金融債等資産證券化領域探索創新,拓寬多元化信貸資金供給。推出林權抵押等創新産品,優化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業務,不斷豐富“陽光興農”鄉村振興産品庫,推動分行根據當地資源稟賦創新特色涉農産品,以點帶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産品體系。持續推進“揭榜挂帥”活動,將區域資源稟賦、真實交易場景融入産品設計,動態孵化普惠特色産品,鍛造業務行銷硬核實力。


(二)持續打造場景生態。遵循向“1”要客群品質,向“N”要客群數量,加大對小微客群高度密集的供應鏈上下游綜合信貸支援。圍繞優質企業,深入拓展傳統“強信用”模式下的政府或核心企業供應鏈,依託核心企業,為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所有金融服務;圍繞優勢流量,不斷加強“強數據”模式下與電商平臺或專業供應鏈管理平臺的互聯互通,借助數據鏈和證據鏈,將“1+N”拓展至“1+N+N”;圍繞優等平臺,積極探索“強場景”模式下的生活場景平臺合作,深入挖掘小微客戶群B2B、B2C場景業態,推動形成大企業、小企業、金融企業和服務平臺全鏈條合作共贏的局面。積極開展“擴鏈、強鏈、優鏈”專項行動,力爭把盤子做大、鏈條做長、品質做優。截至2023年6月末,普惠生態鏈項下貸款餘額超過100億元。


(三)持續提升作業效率。優化流程,加強“信貸工廠”建設,通過擴大準入範圍、提升審批許可權、優化流程機制、簡化審查資料,提高授信審批效率,提升敏捷反應能力。下沉服務重心,延續定價授權、審批綠色通道等優惠政策,對暫遇困難的小微企業提供延期還本付息、便捷續貸、年審制貸款等信貸保障,提高小微企業申貸效率和服務滿意度。廣泛對接稅務、財政、市場監管、海關、電力等政府職能部門數據,挖掘信用資訊數據,推進涉企資訊共用共用,形成資源良性互動,不斷優化融資模式。持續精簡業務流程,升級特色産品,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貸款模式,在小微金融靈活用款、批量服務領域進行探索突破。


(四)持續增強客戶體驗。縮短客戶連接,讓零接觸觸手可及。建立分層分類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綜合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深化改造平臺系統,創新風險評估方式,加快零接觸、線上化發展步伐,推動融資模式與交易場景精準契合,實現金融服務與真實需求有機融合。創新行銷服務,與遠端外呼中心合作,以更加集約、高效的方式,開展普惠小微客戶觸達尋呼,精準直達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提高融資作業效率。深耕“三農”客群服務,重點推廣涉農“一站式開戶”功能,將遠端作業模式推向偏遠農村地區千家萬戶。


(五)持續提升金融溫度。堅持“讓利於企、惠利於民”,在資源配置、內部資金定價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統籌平衡收益、風險和成本的關係,努力降低融資成本,最大限度減免服務收費,讓市場主體能夠以平等的機會、合理的價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點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先後出臺穩經濟、保通保暢、復工復産等措施,助力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走出困境。2020年,聯合美團點評推出“陽光e餐貸”,為餐飲企業提供授信86家、3.45億元。截至2022年末,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受疫情影響的貨車司機貸款延期還本9131戶、248.60億元,延期付息6684戶、7.69億元;支援住宿、餐飲、零售、旅遊、文化、交通運輸等特困行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37.94億元。


五、秉承守正創新,加快推進數字轉型


堅持“敏捷、科技、生態”轉型要求,推進“數字普惠”建設,發揮金融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圍繞“數據、模組、場景、平臺、系統”的生態構建謀篇佈局,著力提升“線上、掌上、雲上”的基礎能力,培育發展數字普惠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態、新平臺,逐步建立起集行銷拓客、授信管理、貸後預警等功能于一體的運營體系,推動展業模式由“線下專家”向“線上驅動”轉變,基本形成“平臺支援、系統支援、科技支撐”的保障佈局。


(一)數字管理能力建設。打通“資訊孤島”,彌補“數字鴻溝”,不斷豐富普惠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實質內涵,強化“提案靈活配置、審批高效快捷、貸後集中管理”的流程管理,推動普惠生態鏈、光大快貸、特色産品線上遷徙,以線上作業賦予經營管理全新活力。持續優化監管報表口徑規則、自動化程度與移動端查詢功能,為發展決策、經營施策提供數據參考和源頭依據。


(二)數字運營能力建設。一體推進普惠數字化行銷體系建設,將普惠金融服務推廣、産品行銷等與手機銀行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式、數字名片等移動端渠道有機融合,強化行銷過程管理與流程迭代優化,推動實現客戶資訊導入、流量資源智慧分配、線上貸款申請體系、數據報表綜合運營等系統功能,提升展業效率和客戶體驗。秉承開放共用理念,重組要素資源、重塑業務結構,致力打造光大銀行企業手機銀行普惠專版,搭建多重普惠金融服務場景,匯聚多元戰略合作方,架設無界開放的普惠金融服務生態,為高品質發展按下加速鍵、注入新動能。


(三)數字風控能力建設。合理運用客戶畫像、決策引擎、風險圖譜等技術,創新風險評估方式,研發普惠金融風險管理工具箱,全面提升智慧風控水準。探索建立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監測報表體系,開發上線“合規小哨兵”,主動為經營機構、客戶經理推送監測結果,把好風險合規管理第一關。加強與智慧風控中心協作,加大場景嵌入和數據引入,迭代升級普惠風控模型,增強線上精準獲客、授信審批、貸後管理、綜合服務能力。


六、注重安全發展,不斷築牢發展根基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和大局意識,堅持系統觀念、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避免出現大額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一)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堅持讓利於企,落實小微企業服務收費監管要求,應免盡免、應減盡減;提高精準化定價水準,積極協調擔保公司、保險公司降低收費費率,推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加強企業規模劃型管理,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干預,通過系統流程設置和日常維護,提高自動化、智慧化程度,提升服務收費管理水準,積極營造良好的普惠金融合規生態。建立長效檢查機制,聚焦服務收費、企業規模劃型、反洗錢等重點領域,每年至少實現一輪分行檢查全覆蓋,推動合規檢查常態化。


(二)牢牢守住風險底線。把握風險管理邏輯,把風險管理作為永恒主題,堅持全程全員的風險管理體系,業務做到哪風險管理就要跟到哪。加強全流程風險管理,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智慧化辨識、多維度監測,加強貸前客戶準入和審查審批、貸中授信用途和還本付息、貸後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測等環節風險管理,持續提升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識別、預警、處置能力,通過全流程、全生命週期的管理,有效把握好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和防範金融風險的動態平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三)融合安全發展關係。向管理要效益,優先安排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核銷,改進不良貸款處理方式,充分運用批量轉讓、資産證券化、貸款重組等手段,豐富不良貸款處置方式,有效盤活存量不良資産,對業務發展形成新的貢獻和支撐。不斷提升風險管理的價值創造能力,積極開展銀政、銀保、銀擔業務合作,增強風險準入管理,深入推進風險分攤業務。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開展“見擔即貸”合作,與保險機構合作保單質押業務,合理降低擔保費和反擔保要求,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擔保效率,打開風險管理與小微幫扶共贏新局面。與此同時,深入落實普惠金融不良容忍度監管要求,探索簡便易行、客觀可量化的盡職免責內部認定標準和流程,不斷推動盡職免責制度發揮實效,調動全行發展普惠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務實篤行,行穩致遠。下階段,光大銀行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力提升普惠金融、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品質,積極探索高品質發展普惠金融之路,為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更好推進鄉村振興貢獻積極力量。


2013年11月,發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之中,並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過去十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多項指標已高於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黨的二十大錨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展望下一個十年,如何著力推動我國普惠金融實現高品質發展,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共創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別策劃欄目,力邀數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話普惠金融發展新十年!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眾號

中國網財經
微網志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企鵝號

中國網財經
網易號

中國網財經
微信視頻號

中國網財經
抖音號

中國網財經
快手號

中國網財經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