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五一”假期要來了 這份旅遊指南請查收

發佈時間:2024-04-28 10:20:41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五一假期即將來臨,很多人選擇外出旅遊放鬆身心,但是假期出遊難免帶來交通出行人山人海,熱門景點一票難求等問題,影響旅行體驗。

記者採訪了多地文旅部門、行業機構和多位旅行達人,為你奉上這份假期出遊指南。

——出行難?做好規劃很重要

今年的“五一”假期旅遊市場依然火熱。

飛豬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國內遊多項服務預訂熱度繼續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每人平均預訂量和每人平均預訂金額雙雙提升。攜程發佈的《2024“五一”旅遊趨勢洞察報告》也顯示,從當前預訂情況看,今年“五一”旅遊熱度在去年高位基礎上穩中有增。

我國“免簽朋友圈”的擴大也帶動了入境遊熱度上升。攜程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入境遊預訂訂單同比增長130%。境外遊客喜歡去的國內目的地也正好是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杭州、青島、西安這樣的熱門旅遊城市。

面對假期出遊高峰,如何讓旅行更順暢舒心?資深旅遊博主認為做好規劃很重要,確定目的地後儘早訂票,這樣既可能搶到“早鳥價”,也為後續行程變化留出更改時間。

目前,鐵路車票的預售期已調整為15天,開車前8天及以上退票免費。航空公司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多家航空公司都採取了“階梯費率”的退改簽規則,不同艙位機票有不同的退改簽要求和費用,如果是通過第三方旅行平臺預訂的機票,平臺對於退改簽也可能有自己的附加條件,在購票前都一定要了解清楚。

業內人士建議,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地圖App自帶的功能,提前把當天要去的地方在地圖上標注出來規劃路線,避開交通限行區域。利用一些景區的實時監測功能,錯開人流高峰。

——人太多?小眾旅遊值得一試

27歲的王守寧是個旅行達人,尤為擅長髮現一些小眾景點,在社交平臺上有十幾萬粉絲。在他看來,相對小眾的景點既能避開人流高峰還能感受到城市別樣的美。

小眾旅遊景點,個性化的旅行方式正成為假期出遊新寵。多地文旅部門也著力打造特色景點和活動,吸引遊客關注。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開通了一條限時賞花免費公交專線“開往春天的巴士”,線路途經多個文旅地標,遊客們乘坐著精心裝扮的公交車,不僅能欣賞滿城怒放的榆葉梅,還能在任意站點上下車去景點參觀。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路裏坑村借著縣域旅遊熱的東風,將一些集體廢棄資源“變廢為寶”——豬圈和羊棚改造的藝術館、羊棚改建的咖啡館、石灰窯改造的營地,備受年輕遊客喜愛。

“四五月正是胡柚花開的季節。我們抓住‘五一’客流高峰,策劃了露營風箏生活節,讓遊客可以聞著花香快樂追風。”常山縣輝埠鎮路裏礦坑營地負責人余家富説。

一些熱門景區也著力開發新區域、新模式分散客流,改善遊覽體驗。

長白山景區在天池、瀑布、溫泉等必遊景點之外,開拓了周邊魔界風景區、老嶺原始森林、仙人橋等新景點。甘肅武威市四家博物館已開啟“夜遊模式”,每週四個時段延長開放時間,還設計了一系列與夜遊相關的活動和主題展覽。

業內專家建議,在尋找小眾旅遊目的地時,要提高安全意識,一定要選擇安全可靠、服務有保障的景區景點,不能為了追求新奇貿然前往未經開發的“野景點”,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

——不安全?這些風險要注意

文化和旅遊部26日發佈消息,提醒遊客增強汛期防範意識,密切關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氣情況,在山區、河谷等區域遊覽時要警惕山體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發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安全風險;不要乘坐未配備必要救生設備的觀光遊船,謹慎參與高風險旅遊項目;警惕火災風險。

對於出境遊的旅客,中國駐泰國、斯里蘭卡、荷蘭等多國大使館也發佈提醒。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建議遊客提前購買境外旅遊意外保險,參加水上項目務必嚴格按照指引提前穿戴好救生衣,熟悉相關設備使用方法、應急措施,警惕“低價遊”,遠離“黃賭毒”。

中國駐荷蘭大使館提醒遊客妥善保管個人證件和財物。在機場、火車站、列車上和熱門景區特別注意防盜防搶。

對於住宿、餐飲、購物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糾紛,多位旅行達人建議,在網路平臺預訂旅遊産品後可通過電話及時與商家確認,以防出現商家查詢不到網路訂單、商家與網路平臺推諉扯皮等情況。購物時貨比三家,留存好發票等消費憑證。

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已加強監測預警,密切關注旅遊市場價格變動趨勢,對旅遊從業者開展提醒告誡。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暢通12315投訴舉報平臺,做好值班值守,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打通資訊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的旅遊市場監管態勢。(記者郝亞琳、徐壯、趙文君、張博群、王春燕、段菁菁)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