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活”出來的詩:南策英詩歌的樣本意義

發佈時間:2024-04-20 18:58:4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陸正之 | 責任編輯:吳一凡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説項斯。”千年前,唐代詩人楊敬之這首詩,極為妥帖地説出了我觀鄉賢南策英老人詩歌的心境。

在全面小康實現後,在山水田園間,特別是在大別山下,涌現南策英老人這樣的詩人,是勢所必至,這是新時代的美好。不必説,荊楚文脈傳承除了在學校、廟堂,在家庭、在鄉野也有清晰的脈絡。一部華夏文明史足證,江山社稷只要有基本的差序格局,大地就會飛歌。王官採詩,振鐸于途,必有所獲。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詩,可以興觀群怨。詩歌自然也是農民言志,感事,抒發性情的載具。

e785f9ba7c579f3f9e1cc3564a2dae8.jpg

南策英老人這一輩詩人生逢改革開放,其視野非前代同儕可比。筆鋒所至,早已溢出一己之悲歡,一時之興感。其個人家望後裕,大大增益了其書寫筆力。這一代田園詩人,親身經歷臉朝黃土背朝天,歷饑饉,嘗苦寒,烹茶香,知酒熟。豐收的喜悅,子女的長成,國家的進步,在他們的肌肉和骨髓裏形成了深沉的記憶。他們的詩,與其説是寫出來的,不如説是“耕”出來的,是“活”出來的。他們的奮鬥和書寫為河山增重,為時代增輝。在象牙塔裏,隔著螢幕,看城郭人民,敏感者亦知痛癢,但很難同頻共振。南策英老人是與時代同行,與時俱進的詩人,他們的書寫有樣本意義。細味其詞句,我深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6661562f66bf336b58c885ff78b6913.jpg

今欣逢其詩集結集出版,特抒發祝賀之意:

南方有俊彥,

策馬馳高丘。

英風溢浩氣,

詩卷展風流。


(作者是詩人,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