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24年4月25日,潘魯生教授應邀赴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參觀“第32屆中國(深圳)國際禮品、工藝品、鐘錶及家庭用品展覽會”,就工藝品禮品設計與創新情況進行調研,與參展企業代表進行交流,中國禮儀休閒用品工業協會秘書長楊帆、深圳市工藝禮品行業協會會長黃志華、深圳市工藝禮品行業協會秘書長吳雅琴、中國民協民間生活方式研究中心秘書長陳悅成等陪同參觀。據悉,本次展會共設13大展館,以品牌服務商、原創設計、智慧家電、繽紛食品、贈品促銷品、時尚餐廚、禮享生活為主題,滿足各品類企業多樣化的參展需求。展覽會將持續至4月28日。參觀展覽會後,潘魯生教授寫了觀展隨筆。
潘魯生參觀深圳市工藝品禮品行業協會展區
今天參觀了深圳工藝品禮品展覽會,深刻感受到當下工藝美術的創作生産趨勢以及工藝品的市場需求。中國當代的工藝品産業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起來,早期用於出口換匯,有過“民間刺繡換拖拉機”的歷史。幾十年來,産業發展由鄉村到城市,又從城市向鄉村回流,形成了工藝品禮品的産業佈局,國際市場佔據産銷的主要份額。新世紀以來,工藝品禮品市場轉為外貿與內銷共同發展,國內的市場的需求也促使工藝品禮品進一步與本土生活方式對接。進入新時代,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文化消費全面升級,工藝品禮品的中國美學精神、時代生活氣息更加深厚,工藝品禮品市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這一趨勢下,設計師需深入踐行“兩創”理論,形成行業的新動能。設計師仍然是工藝品禮品設計的關鍵力量,要在充分理解工藝歷史、表現方式、社會需求的基礎上,突破傳統與現代的界限。探索傳統工藝表現的多樣性,加強對傳統材料與現代設計結合方式的研究,實現工藝品在形制與功能的創新性發展。設計過程要注重學習和利用新技術手段,優化設計流程,提升設計創新轉化效率,實現工藝內涵與設計創意融合。工藝品行業可以充分借助新技術與新材料,包括運用數字藝術擴大傳統工藝的傳播與應用範圍,打造傳統工藝“文化IP”,實現傳統工藝的創造性轉化。在資訊語境中,要充分發揮共創、共用機制,激發民間工藝的發展活力,以傳統工藝資源創造性轉化凝聚行業新動能。
同時,工藝行業跨界發展還將形成文創融合的新格局。突破工藝品行業邊界,探索工藝與生活結合的可能,從傳統實用産品向綜合性、創新性、定制化産品發展,增強工藝品與時代文化,公共生活的互動結合。在現有文創産業發展基礎上,進一步以工藝為媒介,打破地域限制,實現工藝資源的跨區域流動,使工藝文化成為城市精神、生活傳統、時尚需求的表現載體。突破既有的品類閾限,促進不同工藝技藝間的融通,借助豐富的傳統工藝資源實現創新性發展。同時,打破單一行業局限,在“工藝+文旅”“工藝+傳媒”等多樣化發展機制中,實現多行業協作,多媒介融通,不斷擴大工藝品的傳播與應用領域。工藝品禮品設計作為系統性的設計命題,還要注重從民間工藝中汲取創新靈感,借鑒民間豐富的造型與裝飾題材,打造兼具現代設計之美與民間工藝智慧的文創新産品。
此外,精準定位“內迴圈”,滿足消費者新需求。工藝品設計要面向當代生活,適應生活方式需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立足內迴圈的發展定位,不斷適應國內産業升級和發展需要,實現産品品質與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國潮”興起及傳統工藝振興為工藝行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機遇,工藝品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也反映了國內消費與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的必要性。面向追求生活品質與個性化表達的市場需求,禮品定製成為新的消費潮流,更精準的産品定位也將推動工藝禮品品類創新,促進設計生産適應消費者需求的特色産品。民間工藝資源優勢有助於適應新時代人們對個性化、品質化、情感化産品的心理期待,為工藝品設計利用方式和應用題材提供了深厚基礎。
工藝品禮品設計回歸生活,要堅持工藝的本質,繼承傳統工藝的造物原則與思想,融通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在工藝設計創新中展現中國傳統生活美學思想;要增強工藝品的精神文化價值與情感價值,體現工藝品設計的傳統文化精神,發揮工藝創新在喚起文化認同、提升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要兼顧實用與美觀的基本需求,作為表現人文精神與美好生活追求的載體,實現生活化的傳承與發展。
潘魯生參觀深圳市工藝品禮品行業協會展區
潘魯生參觀深圳市吉之禮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展位
潘魯生參觀深圳市柏星龍創意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展位
潘魯生參觀深圳市斯達高瓷藝有限公司展位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