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兩會見“文”|莫元花代表:加強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 讓非遺“活”起來

發佈時間:2024-03-08 17:21: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靜

中國網訊(記者 魏博 張芃芃 姚宇琛)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活態呈現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載體,彰顯了各族人民群眾豐富的想像力和傑出的文化創造力。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近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國鳳刺繡研究所技術總監莫元花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分享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亂針繡”在保護傳承方面的經驗。

莫元花代表指出,“亂針繡”作為非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保護傳承、創新發展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在技術上堅持守正創新,在恪守傳統文化、工藝、技藝基礎之上,探索新技法。將傳統技藝注入當代社會語境之中,與生活融合,做出年輕時尚的産品,在老百姓使用中得到傳承,讓非遺“活”起來。

在培養人才方面,不僅帶著當地農村婦女學習刺繡,也聯合多方力量開辦職業技能大專班。今年的9月份,在揚州職業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成立亂針繡研學班,鼓勵大學生將傳統技藝與服飾、日用品結合。在這種融合創造的過程中,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穿針引線中激發想像力,讓孩子們繡出屬於自己的國潮奢侈品,助力他們有更好的就業空間和機會。

在銷售方式上,創新求變,借助網路平臺做強産業品牌,採用非遺+電商的方式,推動亂針繡更快出圈,走向更大市場。

在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文旅融合方面,充分發揮非遺傳承人的帶頭引領作用,聚焦非遺人才的培養。開辦職業技能大專班、中小學生興趣班,在孩子們的心裏種下一顆顆傳統文化的種子。帶動全縣近4000名婦女加入繡娘隊伍,實現在家門口、村裏頭就業,增收致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莫元花代錶帶來了《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智慧財産權司法保護》的建議。她表示,由於“非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利益主體多元,群體性與個體性差異大,繼承與創新矛盾突出,導致在立法、司法保護等方面界定把握存在困難,迫切需要明晰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存在的短板弱項,通過加強智慧財産權司法保護這一路徑促進“非遺”傳承、創新、發展。她建議:充分發揮職能,加大對侵犯“非遺”智慧財産權行為懲治力度;推動健全聯動機制,形成“非遺”保護工作合力;堅持多元解紛理念,構建涉“非遺”糾紛快速解紛機制;發揮普法職能,提升社會共同保護“非遺”意識。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