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重走西口路:憶南來北往 道人間滄桑

發佈時間:2024-03-02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芃芃 | 責任編輯:張靜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位於晉陜蒙三省交界,黃河環抱,又有“雞鳴三省”之稱。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準格爾旗成為中原地區與北方眾多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碰撞融匯的大舞臺。在這裡,曾經上演過“走西口”的傳奇故事。

位於準格爾旗龍口鎮的大口村即因“走西口”古渡口得名。大口村南臨黃河,與山西省河曲縣隔河相望,西靠長城與陜西省府谷縣相鄰。據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就在大口渡擺渡的村民張三恩説,這裡風高浪急水勢凶險,往來渡船要嚴控人數,“坐得均勻”,否則就有傾覆的危險。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三次人口大遷徙之一,走西口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移民史,也是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三百萬先民告別故土,在逆境中頑強拼搏,開創出一片新天地,其規模之大令人折服,其探索之艱令人感佩。他們留下了傳揚不息的創業故事,塑造了風貌獨特的西口文化,也加強了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進了內蒙古西部地區的文化與經濟發展。

而在今天的準格爾,目及之處仍然保留著當年的諸般印記——從民居、口音,到風俗、節慶。走在大口村,若隨口叫住迎面而來的老鄉詢問“家鄉何處”,十有八九是“走西口”的後人。他們修建祠堂、編纂族譜,用未改的鄉音執拗地傳承著黃河彼岸悠遠的故鄉回憶,也銘記著祖祖輩輩火熱奮發的開拓精神。

當年的西口路上,流傳著這樣一曲歌謠:“頭一天住古城,走了七十里整,雖然那個路不遠我跨了它三個省;第二天住納林,碰了個蒙古人,説了兩句蒙古話,甚也沒聽懂”。歌謠中的“納林”,今天位於百年老鎮沙圪堵鎮,黃河對岸而來的漢人過大口渡後,常在商旅往來不絕的納林歇腳,作為繼續北上去往今天呼和浩特、包頭一帶的轉机站。

步入納林,便進入了真正的蒙地,而今日在納林老街上,吃到的仍是飽含“走西口”記憶和山西、陜西風味基因的美食。驢肉碗饦跟隨走西口人的腳步來到準格爾旗,成為在此生根發芽的一道地方名吃。口內人遷居至此,蕎麥也在這裡廣泛種植,蕎麥碗饦的清爽與驢肉的醇香結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憶起“走西口”的崢嶸歲月。

而納林名産——毛毯,也是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交融共生的見證。草原肥美水草滋養下出産的優質羊毛,結合口內山西人精到的編織技術,其天作之合便是納林歷史悠久的毛毯産業。

“走西口”是一個蘊含傳奇色彩的詞彙,承載了準格爾旗祖輩先人們的不屈往事、不凡心路,也印證了中華民族在逆境中的堅韌求索、開拓進取。當我們站在蒼茫的大口渡,面朝黃河懷古念今之時,往昔歷歷在目,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走西口”見證的中華民族不竭的精神力量,將隨黃河奔流滾滾向前,亙古不息。


出品人:王曉輝 

總策劃:韓燕 

總監製薛立勝

總製片人:詹海濤 楊力

策劃:任艷華 蔚力 李小奇 許浩成 裴永耀

總導演:陳自成

導演:羅傑 趙陽 田野 劉沐頤 胡笛 楊智健

編導:丁素雲 曹川川 張芃芃 

視覺:胡俊 呼丹 王瑞娜 王冠初 遇翔

攝像:胡博鈞 楊碩 姜川 張博 趙曉乙 

音頻:李翔宇 

燈光:范恒宇 

後期製作:

李汀 王肇鵬 劉昌 王哲

大衍視崛

于春曉 馬濤 彭伊婷 范怡心 羅雅雯 彭梓桂 胡美

統籌:劉蕾 張建國 周大慧 張濤 王彥東

製片:陳曉

推廣:孟超  姜壹平 王雁青 張靜 

本期作者:張芃芃

節目承制:正楊映像

出品方

中共準格爾旗委員會宣傳部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中國網文化發展中心

準格爾旗融媒體中心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