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兩會見“文” | 何買拉蘇:用新時代的“一專多能”踐行新使命

發佈時間:2024-03-10 18:03:4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芃芃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國網3月10日訊(記者 張芃芃)“烏蘭牧騎”,本意是“紅色的嫩芽”,誕生60餘年來,這支“文藝輕騎兵”如春風一般穿梭在廣袤的天地間,將黨的聲音、文化的種子播撒到草原的每個角落。在新時代,烏蘭牧騎傳統的“一專多能”有了哪些新內涵?創新求變,基層文藝工作者面對新使命又該有哪些新作為?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興安盟扎賚特旗烏蘭牧騎副隊長何買拉蘇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分享他如何在創作中呼應新時代百姓的喜與樂、如何在履職中傳遞基層文藝院團的鼓與呼。

2024年“兩會”期間,何買拉蘇在住地準備發言材料(中國網記者 張芃芃 攝)

賡續烏蘭牧騎紅色基因:“老百姓需要啥,我們就來啥”

説到烏蘭牧騎,何買拉蘇説,就不能不提“一專多能”的鮮明特色。“以前八九個人就是一個烏蘭牧騎,‘一專多能’是烏蘭牧騎的傳統。我們有個隊員叫陳曉龍,他聲樂專業,小品演得好,還會吹薩克斯、拉馬頭琴,還會寫劇本,基本上就是‘全拿’,一著急還幫我錄個音……”

烏蘭牧騎的隊員個個身懷絕活,何買拉蘇本人也是如此。“我是自學吉他出身的,後來在學校學的是馬頭琴專業。再後來到烏蘭牧騎工作,學習作曲、編曲、錄音。現在要加強網上烏蘭牧騎的建設,隊員們又要去學攝像、視頻製作的東西。”也因此,何買拉蘇覺得,過去的“一專多能”現在也有了新的內涵。“技術上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使用midi軟體,現在一個人就能完成以前一個樂隊的工作。與時俱進能更好地服務群眾當下的需求”。

當記者詢問這是不是有點像大家説的“斜杠青年”時,何買拉蘇笑了:是因為老百姓需要這些,想看這些,“老百姓需要啥,我們就來啥”。扎賚特旗197個村,烏蘭牧騎一年100多場演出,何買拉蘇和他的50多個隊友們整年都泡在村子裏。除了演出,還要培訓村裏的文藝隊、進行普法宣傳等。經常和老百姓在一起,自然知道老百姓想聽什麼、想看什麼。老百姓的需求是多樣的,而多樣的需求鞭策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不斷地去學習、提升。

“你聽我説話是不是有點東北口音?我們扎賚特旗是個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三省交界的地方,是草原和農耕文化相交融、多元文化相交匯的地方。換句話來講,烏蘭牧騎的受眾本身就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到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就多唱蒙古族民歌;到漢族佔比大的地方,就調整歌手、歌曲、音樂風格;有大舞臺,就帶十五六人的樂隊大編制;到小舞臺,就精簡成五六個人的編制,“機動性非常強”。

在2023年扎賚特旗烏蘭牧騎“送歡樂送文明”基層服務活動中,隊員劉烏日吉木蘇演唱歌曲(受訪者供圖)

2023年,扎賚特旗烏蘭牧騎在音德爾鎮長髮村進行群眾教育實踐活動演出(受訪者供圖)

在守正創新中求發展:“試了很多音樂風格,就沒消停過”

然而聲樂表演、臺前幕後“樣樣都來”還不夠。何買拉蘇向記者講述了當前基層文藝院團生存的難點:“好聽的歌多了,扒拉一下手機就有。人家一人就倆耳朵,憑什麼就聽你的?”

因此,必須要創新求變。這些年,何買拉蘇和他的隊友們大膽嘗試,用搖滾、電子等風格結合長調、呼麥,用何買拉蘇自己的話講,就是“試著做了很多種風格,就沒消停過。純原生態的、偏流行的、搖滾的、管弦的音樂風格。”

而對於這些嘗試,老百姓反響普遍不錯。“經常讓我們去幫他們寫‘村歌’。”去年,何買拉蘇給扎賚特旗好力保鄉的包德福村寫了首《唱響新農村》,用的是“二人轉東北搖滾風格”。不僅村民愛聽愛唱,這首歌還獲得了2023中國村歌大賽北部大區賽十佳的榮譽。

今年兩會,何買拉蘇帶來的建議也與創作求新息息相關。在建議中,他提出希望“加大對基層國有文藝院團創作經費支援力度”。他提到,隨著時代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基層百姓們也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精神生活,但目前很多基層文藝院團創作的節目相對單一,創作內生動力薄弱、思路相對簡單,有些團隊受經費的限制,出現了采風素材擱置、風格多元化受限等情況。

因此,他建議財政部門加大對烏蘭牧騎為代表的基層國有文藝院團給予創作經費的資金支援,特別是向“老、少、邊、窮”地區政策傾斜,設立專項創作經費,讓文藝工作者沉下心來,創作更多反映基層百姓新生活的優秀文藝作品,更好地服務農牧民群眾。  

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那些別具一格的文藝形式予以繼承發揚。“比如説好來寶和烏力格爾是(內蒙古)東部地區我們那兒的一個特色,但這種傳統藝術現在已經慢慢淡出年輕人的視野了。我們在基層就會發現這樣的問題。” 

何買拉蘇説,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是他現在放不下的事,説起來就是守正創新。但如何守正?如何創新?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把以前的藝術形式傳承下來,在保證不變味的前提下,重新闡述給新的觀眾,我覺得這是我們這一代烏蘭牧騎人最應該去探索的一個命題,是我們這一代一個新的使命。”

何買拉蘇在扎賚特旗綽勒鄉群眾教育實踐演出中為村民輔導民樂合奏(受訪者供圖)

何買拉蘇在扎賚特旗巴彥烏蘭蘇木為村民輔導好來寶(受訪者供圖)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