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與商文明時空對話 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探秘

發佈時間:2024-02-29 09:38:43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張羲輪 | 責任編輯:張靜

2月26日,國內首個全景式呈現商代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新館在河南安陽隆重開放。該館全年無休,每日8:30至17:30向公眾開放,遊客現可通過“殷墟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和殷墟景區公眾號進行線上預約。

新館擁有約2.2萬平方米的展廳面積,陳列著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近4000件套文物,其中超過四分之三為首次與觀眾見面的珍貴文物。開館當天,央廣網記者來到殷墟博物館新館體驗、了解商文明曾經的輝煌,並採訪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殷墟博物館館長陳星燦。

  殷墟博物館新館(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陳星燦表示:“我覺得殷墟博物館新館可以高度概括殷商文明達到的成就,可以充分展示殷商文明達到的成就,它既是一個展示的平臺,也是一個研究的平臺,希望我們廣大的老百姓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商代文明。”

刻辭卜骨,安陽小屯南地甲骨窖穴發現,上面發現了93個單字(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工作站副站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何毓靈在採訪中告訴記者:“殷墟經過近百年的發掘,成就皆匯于我們這個館內。過去我們認知中的殷墟範圍廣闊,達30平方公里。然而,近十年的考古發現表明,實際面積可能更為龐大。此外,殷墟它本身持續了將近300年,它不僅是空間範圍大,它時間的範圍也很長。商人才自豪地稱自己是‘大邑商’或者是‘天邑商’。”

  “車轔轔,馬蕭蕭”車馬遺跡展(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同時,何毓靈分享了他對考古工作的見解:“考古是一門遺憾且破壞性的科學,而我們的目標是最大化地提取資訊,最小化地破壞。殷墟始終是我們的實驗田,我們在此嘗試各種考古方法及跨學科合作,以更全面地解讀這一古代文明。”

“亞長”牛尊,牛尊造型為寫實的水牛,牛身佈滿龍、虎、鳥、魚等動物紋飾,牛頸部下方及器蓋內壁有銘文“亞長”(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對於未來的工作方向,何毓靈表示:“從宏觀角度看,任何考古項目都應始於佈局規劃。然而,考古學家需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探索。我們不應單純追求發掘面積,而應致力於最精準地發掘,最大化的資訊獲取。”

新鑄造的青銅器呈現出金色光澤,殷墟博物館新館將司母辛鼎複製品與真實文物的並列對比(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開館當日,一群小學生在安陽市燈塔路小學大隊輔導員李欣的帶領下來到博物館。李欣對記者説:“今天是殷墟博物館正式開館的第一天,我們學校組織帶領學生們走進殷墟博物館,希望學生們通過實地參觀,能更深刻地了解家鄉文化,未來能更好地弘揚和傳承。”

  陶牛形器(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遊客張女士向記者分享了她的喜悅:“展館內的青銅器和出土文物讓我領略了河南的風土人情,非常開心。”

殷墟博物館新館的開放,為公眾提供了一次穿越時空的體驗,讓人們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古代商文明的輝煌,期待更多關於殷墟的精彩發現和故事在殷墟博物館新館續寫。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