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2023圖書影響力數據報告:直播帶貨可能抑制更多好書被發現

發佈時間:2024-03-01 21:49:1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蘇向東 | 責任編輯:姜壹平

中國網3月1日北京訊 (記者蘇向東)在昨天舉辦的“2024圖書影響力論壇暨2023年度圖書影響力致敬”活動現場,《2023百道圖書影響力數據報告》正式發佈。相關數據顯示,直播帶貨可能抑制更多好書被發現。

圖書影響力,即圖書出版後所産生的文化和社會影響。中國出版業從産業角度已進入平臺期,文化社會影響力價值卻與日俱增。《2023百道圖書影響力數據報告》以百道圖書影響力數據平臺監控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對2023中國圖書市場的圖書影響力進行數據分析研究。2023年,百道監測到的上市圖書有136,000多種書,帶推薦源的有38,475多種。

報告分析指出,從8年以來的總體趨勢看,被推薦圖書品種有些波動。圖書被推薦的品種佔比在 2022年達到最高,2023年有較大下挫,被推薦一次以上的圖書絕對品種數呈現出8年以來最低,僅有38,475種圖書被推薦,被推薦佔比為 28.27%,處於過去8年間的中位數。相比較而言,2022年被推薦一次以上的圖書達 50,380,被推薦佔比高達 36.1%。

分析原因,報告認為與過去幾年短視頻直播帶貨風頭一年更甚一年的媒介和營商環境有很大關係。直播帶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新渠道,也致使越來越多的推薦源一旦獲得一定的流量基礎便轉向帶貨,為了促成轉化,必然集中發力鎖定小量品種,而無暇對更多與備貨或轉化關聯度不大的品種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推薦。儘管直播帶貨不是 2023年的新現象,但在 2023年顯現出它處於渠道風口上的強勁勢力。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直播帶貨抑制更多好書被發現,使業界看到,這一年圖書推薦無論是品種還是佔比上都呈現走低的態勢。數據顯示,2023年出版的圖書品種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圖書與推薦無緣,97,631種沒有推薦源,佔比達71.73%。

報告同時指出,對好書發現性最具貢獻的主體仍然是專門的圖書推薦機構、行業媒體和出版機構自媒體,且他們早已經突破紙媒的邊界,進一步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發聲、發力,形成了強大的紙媒、網媒、社交媒體平臺媒體矩陣,通過圖文、音視頻等多種介質形態展開圖書推薦和閱讀推廣,隨著圖書門類專業性的增強,出版機構自媒體的推薦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

原創品種絕對影響力遠遠高於引進。百道圖書影響力數據平臺監測到的2023年出版的原創圖書共計119,545種,其中,有推薦源的品種數量為30,337種,佔比為25.38%。翻譯作品共計16,561種,有推薦源的品種數量為8,138種,佔比達49.14%。在2023年900種百道好書榜年榜入選書目中,國內原創圖書為666種,佔2023年總榜數的74%,翻譯圖書在好書年榜總榜中的比例為26%。

“影響力指數”高分作品雲集的門類主要集中在歷史類、少兒文學類、小説類、社會科學類、文化類、散文類、少兒圖漫類、政治類、大眾新知類等。

在“2023影響力作者榜”TOP100中,大部分是讀者非常熟悉的作者,如阿來、莫言、許倬雲、秦文君、閻崇年、凱文·凱利、沃爾特·艾薩克森等。排在作者榜第一位的是文學作家楊志軍,他出版于 2023年的長篇小説《雪山大地》獲得了當年的茅盾文學獎。助力楊志軍成為影響力榜首作者的還有他在該年度出版的另一本作品《無岸的海》。人文社科類作者百歲老人楊苡憑藉口述作品《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一本書的影響力站在了作者榜單第二的位置。胡安焉是作者影響力榜單的黑馬,他憑藉首部紀實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遞》一書的影響力將自己送入了作者影響力榜單。

“2023全國出版集團圖書影響力指數”排名 TOP10名單中,中國出版集團影響力指數遙遙領先於其他出版集團,不愧為國字號第一齣版集團,它的平均影響力品種效率也高達 7.38。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影響力指數排名第二。

當天舉辦的論壇上,多位行業專家、出版工作者,以“打造好書影響力,共創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從出版品牌塑造、好書傳播影響力、行銷傳播市場變化、原創好書的做書方法論等多角度進行演講,為行業提供價值參考。

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吳寶安表示,出版業要加強頂層設計出好書,也要廣泛利用新技術、新平臺、新産品想方設法做好行銷推廣工作。要重視圖書影響力傳播的評價指標與評價體系建設,嚴格好書的評價標準,提高好書的推薦門檻。

主辦方百道網CEO令嘉表示,希望通過圖書影響力數據報告的發佈,進一步加大産業研究力度,加大好書的傳播力度,助力更多好書被發現、被傳播、被購買、被閱讀。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